《我才不要剪頭髮》
圖/巴巴文化提供
文/蔡正雄
「我才不要剪頭髮!」從前帶小孩去剪頭髮,無庸置疑的,每一次都是剃他個光頭;髮禁解除以後,再要帶他去剪頭髮,他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剪頭髮本不就是一件單純的事嗎?就是剪或者不剪,翻讀過繪本《我才不要剪頭髮》之後,發現作者想表達的並非只是這樣。單從文字內容去讀,不過幾個字而已,卻能感受到主人翁的情緒;若從插畫裡去細細看,倒能讀出許多文字裡沒有的故事!
自我意識情緒漣漪
從前的小男生必須剃光頭,小女生都要剪成西瓜皮,即便他們再不願意,都是大人們說了算,告訴了理髮師,馬上手起剃刀落,於是個個成了一致的樣子。
那樣的不願意,在解除髮禁之後,因「自我意識」──指的是個人對外觀、行為或者人格屬性的敏感程度,激發了出來,開始注意起自己的樣子來。
此刻,再問他們為什麼不剪成以前的樣子?他們總是回答:「好不容易留長,很好看──幹嘛剪掉!」
就是因為「自我意識」的激起,這些不大不小的孩子也在意起自己的髮型要好看了。在小學校園裡,不說女生的多元,男生的也很有看頭,有綁著馬尾戴髮圈的,有後腦勺蓄一小撮長毛的,有頭上留了個龐克頭的……
就如《我才不要剪頭髮》裡的小男生,貓小小也用文字說出了他的心聲:「夏天到了。媽媽說,必須來這裡。」言下之意,聽得出他很不願意,也希望有一點改變,只是因為早就安排了或者答應了,所以不得不去!
曾在一堂介紹「一本書的故事」裡拿這本書給學生看,翻到理髮店內部的插畫頁時,問為什麼小男生要逃走?他們竟然說出了幾個可能小男生不願去剪頭髮的理由,其中不少還是我們大人們不一定注意到的,例如有人說:「理髮師滿臉的大鬍子,好恐怖」、「他手上的剪刀很大又很尖」、「圍巾綁在脖子上不能呼吸」……
原來,不單不願意剪頭髮而已,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都一件件讓他產生「我才不要剪頭髮」的情緒!
自主需求的追尋
於是,在他的一聲「等一下」,他「逃離」了理髮店,跟媽媽和理髮師展開了一場追逐,還一路上不停的喊:「我才不要剪頭髮!」
看得出來,這是他的「自主需求」,說的是一個人有獨立自主、不受拘束和自我負責的內在需求;而在這一繪本裡,這一需求指的是「我才不要剪頭髮」!
繪者詹迪薾以「逃離」表達了小男孩的那一需求,更是以平視和鳥瞰的角度畫出了那一點一滴的心境。
平視的角度以近距離呈現,讓許多畫面擺在眼前──綿羊不願被剪毛,集體逃離了!樹木不願被剪葉,一整棵逃離了;花兒不願被剪枝,一朵朵逃離了……似乎都在暗示:那些被「剪」並非出於自主需求?!
鳥瞰的角度則撒下一些線索,讓讀者看到和掌握所有人、物逃離的路線,再在沿途留下幾許暗示,尤其是可以俯視看到的許多房子的屋頂,各個不一樣,有不同的造型設計、顏色和裝飾等,各有各自的美感,都是不可以變更的,不像前面所說的羊毛、樹葉和花朵可以修剪……但是,無論如何,小男孩一路逃離中,他的頭髮卻愈來愈長!
這麼看下來,「我才不要剪頭髮」,究竟要不要剪?留給每位讀者自己決定,就像人生中有許多事必須自己做決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