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平
貓咪的「喵聲」不僅是可愛的聲音,更像是一種心靈按摩。「貓咪的『喵聲』按摩人的心(A meow massages the heart.)。」的確,當你疲憊時,一聲輕柔的喵喵聲,彷彿能瞬間融化所有壓力。
但別誤會,貓咪絕不會像狗一樣對你唯命是從。「就算貓兒會說話,牠也不和你廢話(If cats could talk, they wouldn't.)。」這正是貓咪的高冷魅力。牠選擇何時回應你,而不是一味迎合。貓咪與狗的本質差異在於:「你呼叫狗兒,狗兒就傻憨憨地跑過來;你呼喚貓兒,牠會記得你叫過,但是要等到牠心情好時,才會來找你。」這就是貓的原則──「你的請求,我會考慮。」彷彿是一位貴族,賞你一個回應,都是天大的恩賜。或許,這種若即若離的態度,正是貓咪最迷人的地方。牠們從不刻意討好人類,卻總能輕易收服我們的心。
《淘氣的阿丹》作者 Hank Ketchum 則用更幽默的方式詮釋了「喵聲」的奧妙:「喵聲如夏威夷問候語 Aloha,可以代表一切,任憑雙方各自表述。」的確,貓咪的一聲「喵」,可能意味著問候、抱怨、催促,甚至只是單純的心情抒發。而我們這些貓奴,便樂此不疲地猜測每一次喵喵聲背後的含義。
聲音,是貓咪表達情緒與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輕柔的呼嚕聲,常見於牠放鬆、撒嬌時,也可能出現在牠感到不適,企圖自我療癒的時刻;短促的喵聲則像是在打招呼;只有嘴型、沒有聲音的氣音,是極具親密意味的撒嬌方式;發情時的哀號,則近似嬰兒的哭聲,傳遞著生理上的渴望;而當貓咪發出哈氣或低吼時,那是牠處於不安、痛苦,甚至準備攻擊的警訊。
我們幫貓咪打針時,牠往往會突然展現出攻擊的架勢,全身緊繃,眼神警戒。為了安全,獸醫經常需要為牠戴上塑膠喇叭罩,避免牠因驚恐而傷人。其實那並不是凶狠,而是牠以本能回應壓力與疼痛的方式。
還有一種常見但耐人尋味的行為:貓咪會對著窗外的小鳥發出喀喀聲響,那是牠模擬齧咬獵物的動作,因為口中沒有實際的獵物,牠的上下牙齒便在空氣中顫動。這類被稱為「真空行為(Vacuum Activity)」的現象,顯示出牠未被滿足的狩獵欲望。當牠出現這種行為時,正是主人該多花時間與牠互動、使用逗貓玩具來引導牠狩獵本能的時候。
貓咪的每一種聲音,其實都是一場對話:不只是與人,甚至是與牠自己、與空氣、與那個牠未曾觸及的世界。在這樣的對話裡,貓咪從不急於讓人理解,而人也不必急於明白。這正是人與貓之間那種奇妙的情感連結:不需言語,也能心領神會。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一聲看似無意的「喵」中,聽見了牠的世界,也照見了自己的孤單與柔情。
貓永遠不會解釋牠的喵聲,就像我們也無法完全說清,為什麼會在某個平凡的日子裡,突然被牠輕輕一聲叫喚感動。那聲音無所指,但充滿意義。那是一種語言的極簡主義,也是一種情感的極致藝術。一聲萬用,盡在不言中,這就是貓的語言,也是牠征服我們心靈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