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西在超市的一天》
圖/小天下提供
文/李黨
瑞士童書作家丹尼爾.費爾至今已出版超過40部作品,翻譯成20種語言,並多次榮獲國際大獎。繪者克勞蒂亞.布爾邁斯特是德國知名插畫家與平面設計師,畫風細膩柔和,溫暖而富有情感。
女兒出生後的前幾年,周休二日尚未實施,某個周六下午因另有活動,便帶著女兒同行。女兒一到媽媽工作的地方,顯得特別興奮,心情雀躍著奔來跑去,不然就是擠在媽媽的椅子上。後來一位未婚、但已周休二日的朋友解救了我,她到辦公室接走我的女兒,帶到附近的二二八公園餵魚或玩耍,下午再一起去參加活動。
往事雖已經過20多年,但當讀到《蘇西在超市的一天》,不禁勾起那一段回憶,書中的蘇西和我女兒一樣,認為這可是不可多得的一天呢!
這本由瑞士作家丹尼爾.費爾撰寫、德國插畫家克勞蒂亞.布爾邁斯特繪製的作品,透過小女孩蘇西的視角,描繪她在媽媽工作的超市裡「不在場」的一天,展現出孩子獨特的思惟方式與對世界的敏銳感知。
孩子眼中的世界
故事的主角蘇西,每個星期六都陪媽媽到超市上班。由於超市的主管不允許她待在工作區,她便「不在」超市的各個角落。這種「不在場」的敘述方式,既是對現實規範的巧妙回應,也展現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她雖然「不在」,卻「無所不在」——她觀察著超市的每一位顧客、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條魚。
這種敘事手法不僅增添了幽默感,也讓讀者從孩子的角度重新審視日常生活的細節。例如,她將魚販區的價格標示牌比喻為「墓碑」,表達對死亡的直覺反應;又如她觀察到一位老先生因年紀大了無法和小孩一樣試吃起司,流露出對不公平的敏感。這些細節讓人莞爾,也令人省思。
書中出現了許多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與故事:只買紅番茄的黎蓓兒小姐、每天都來卻不知為何而來的葛莉希女士、預算只夠買一點點麵包的赫利西爺爺、偷吃糖果的小喬與阿波……這些人物雖然只是短暫出現,卻構成了一幅豐富的社會縮影。
透過蘇西的觀察,我們看見了不同年齡、階層、性格的人們如何在同一個空間中交錯而過。這些角色不僅讓故事更具層次,也讓孩子學會理解與同理他人。對成人讀者而言,這些片段更像是生活的縮影,讓人在輕鬆閱讀中感受到現實的溫度與重量。
日常中見不平凡
克勞蒂亞.布爾邁斯特的插畫風格溫暖細膩,色彩柔和,筆觸中帶有一種親切的生活感。她善於捕捉人物的神情與動作,使每一頁都充滿故事性。畫面中藏有許多細節,值得孩子一看再看、細細發掘。
例如,在糖果區,小喬與阿波偷吃糖果的神情與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在麵條區,整齊排列的義大利麵與葛莉希女士的專注神情,透露出她對秩序的依賴與尋找歸屬的渴望。還有蘇西和小孩一起玩得很開心,顯示她不是第一次來超市,早就跟這些孩子混得很熟了。而蘇西巧妙的躲避超市的主管、顧客在不同頁面間的移動等等,這些畫面不僅補充了文字的敘述,也提供了更多解讀的空間和發現的樂趣。
《蘇西在超市的一天》是一部看似輕鬆卻充滿深意的作品。它讓我們看見孩子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也提醒我們: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常中,也蘊藏著無數值得珍惜與思考的瞬間。這本書不僅是給孩子的禮物,也是給每一位曾經是孩子的大人,一次重新看見世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