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兮兮國王》
圖/小魯文化提供
文/蔡正雄
看到繪本《髒兮兮國王》,回想起教學的過程中,偶爾總會出現一、兩位這樣的孩子,穿的衣服像是不常洗、頭髮不怎麼梳理……連座位和四周也很少整理,於是給人不愛乾淨的印象,讓人為他們擔心。
《髒兮兮國王》故事裡的國王也一樣,國王的名字就是「髒兮兮」,脾氣又壞得很,把皇宮裡的氣氛弄得很不好,更把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為了討國王的歡心,他的大臣「黏答答」找來「累乎乎」和「酸溜溜」,又命令勇敢的武士走遍世界,不久帶回「癢癢」和「抓抓」,盡一切要讓國王快樂,卻一點兒用處也沒有。直到有一天,武士帶回「乾乾」和「淨淨」,國王才有了改變。
黏答答如影隨形
我們都知道,醜小鴨長成天鵝後,才能顯現牠的美麗,那是大自然現象。《髒兮兮國王》的故事裡,國王則是一個人的角色,還「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的人民和治理的國家。
從一般的經驗來看,不排除與環境因素有關,包括家庭、生活、職業和經濟等等,尤其是自小成長和依賴的家庭。然而,翻閱《髒兮兮國王》的文字和插畫,就是找不到國王的情形是因家庭引起的蛛絲馬跡,那麼問題肯定出在其他的環境因素上。
國王的名字叫做「髒兮兮」,透露出他不是一位懂得打理的人,無疑容易迎來屬性上相似程度的人、事、物,自然有「黏答答」那樣的忠臣,甩都甩不掉,還沾上「累乎乎」和「酸溜溜」,能不抓抓?能不全身癢癢的嗎?
乾淨是生活禮節
任何像國王這樣的人,在現今的社會,多半不怎麼討人喜歡,也常容易被人拒之千里,因此人際關係一般好不到哪裡去;特別他又是一國之君,不良的影響當然更大。既然知道髒兮兮不好,又會產許多負面作用,那麼──養成乾淨的生活習慣不就好了!
不管是誰,確定都不願那樣,也會像國王自問:「為什麼我那麼不快樂?」
國王一直那麼自問時,意指了他知道原因所在,就是髒兮兮的一身,更暗示了他有追求乾乾淨淨的渴望,於是,激發出了他的「成就需求」的心理──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大衛.麥克里蘭的研究,那是一種人類追求更佳表現,以及卓越成就的內在需求。結果,他的成就需求化身為「勇敢的武士」,走遍全世界,最後帶回「乾乾」和「淨淨」;他倆幫他抹上樂樂膏,再用清水沖掉,使得他感覺好舒服,也感染到他的人民,全國因此找到了快樂,到處瀰漫了快樂的氣氛!
讀過這一繪本後回頭想想,不難明白,這本書無非是要我們養成乾淨的生活習慣,乾淨是生活的禮節,為人父母的則負有那樣的教導和示範的責任。
而嚴肅的教導可能有反效果,作者嚴凱信就用這個有趣的故事,搭配可愛又細膩的繪圖,讓讀者走進髒兮兮王國,感受這位國王的情緒,從中導引出孩子追求成就的需求感,進一步有自信的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