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419窟西壁佛龕/隋代/甘肅敦煌
文/星雲大師
無緣大悲
有一位佛教徒擁有一尊白瓷觀音,整尊觀音聖像質地細緻,塑工精巧,純白莊嚴的光澤,任何人看了都讚歎不已。
這位信徒聽說佛像都要拿去寺院開光,如此才會有所感應,使齋家所求如願,於是他帶著心愛的白瓷觀音來到寺院準備開光。
一到寺院,他看見佛殿的供桌上,已擺滿各式供品和等著開光的佛像。他自私地把別人的供果、佛像移到旁邊,將自己的白瓷觀音擺在最中間,開始焚香祝禱。
香煙隨風四處飄送,這個信徒又不甘心自己燒的香給別的佛像享用,因此把香環綑綁在白瓷觀音的鼻子上,心裡暗自得意,如此自己燒的香,就不會被其他的佛像聞去。沒想到經過幾小時的薰染,一尊晶瑩純白的美麗觀音,頓時變成一尊黑鼻觀音。
觀世音菩薩以無緣大悲,而入光明之行,這無緣大悲,即是「平等教化、普門示現」之同體大悲也,所有一切眾生皆為其救濟對象。倘若觀世音菩薩有我執的話,也不會成就其廣大圓滿的功德。
但人的自私心,造成人我之間的傷害,從家庭到公司到社會,甚至引發國際間的戰爭,都是由於太保護自己的利益而造成的。
自私的信徒將一尊莊嚴無比的觀音,薰成黑鼻觀音,故事看起來好笑,但反觀我們自己,不也由於陷入自我的執著,把原本純白的心地,染成濁惡的無明嗎?
純白無玷的觀音,人人本具,只因被貪心之色染汙。黑白觀音的差別,就在我們肯不肯放下自私的一念。
遍及十方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故能不受時空所限,同時聽聞到十方世界眾生稱念其名,而且他的法身遍及十方世界和所有空間,在在處處,及時化現為眾生解脫痛苦。
前南京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的校長江易園居士,是一位篤信觀音的虔誠佛教徒,平時多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誦〈大悲咒〉。
當他住在上海海寧路天保里時,有一天傍晚,鄰處失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眼看便要燒到自己家裡,情況十分危險。這時江居士卻不慌張,舉家齊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及〈大悲咒〉,心中觀想觀世音菩薩在虛空中手執著楊枝寶瓶,以大悲水灌入火所,奇妙的是,沒多久,猛烈的火勢竟然就無故消滅,而令全家平安。
此一觀世音菩薩的應化示現,令江居士深感觀世音菩薩的靈感不可思議,憑藉觀想,也能得到無比的感應,更別提有人常在夢境中蒙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
像清朝有一位姚氏信女,也是信仰觀世音菩薩,有一回他身上忽生了一個硬塊,疼痛不已,看了許多醫生都沒有好轉,於是他發心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及〈大悲咒〉。某天晚上,他睡覺做夢時,夢見一位老婆婆送給他一枝花,接過那枝花後,頓感身輕如葉,醒來後感覺硬塊似已消除,豁然明白夢中的老婆婆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來救他的,不久病即痊癒,從此他對觀音信仰更加堅定不疑。
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
或者,你會自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慈悲兩字,代表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累劫勤苦──「給予一切眾生快樂,拔除所有眾生之苦」的無我精神。
當我們心生起帶給別人快樂,為別人解決問題的善念,並化為實際的行動,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印心的「拈花微笑」之時!
觀世音菩薩具有各種的化身,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有時是一隻狗,或是一朵花,乃至我們的敵人,他們在某個特別的時刻出現,甚至發生某種現象,都隱藏在因緣之中,要我們去參究洞察的觀音心。如果以世俗之相,要去尋找觀世音菩薩的話,就好比水中撈月一般,徒勞無功的。
有時,我們也會抱怨,為何向觀世音菩薩祈求了,卻未能如願呢?
那麼,你也要自問,你求的是什麼願?是為滿足自己私欲的願望呢?還是為了利益他人的無私之願。
有時菩薩未立即滿你的願,也許你還需要再花上一段時間、多培養一些耐性去等待這個願望的到來。相信他的安排,默念思惟,把身心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這也是一種心性的鍛鍊!如果太多事唾手可得,念幾聲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所求的一切,那麼,你會懂得珍惜嗎?不。因為你的心還不夠堅定、不夠深切、不夠廣大。
所以,我經常向信徒們說:「你們一定要相信觀世音菩薩,他是和娑婆世界最有緣,也是最具靈感的菩薩,每日勤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定帶給你們生活中不可思議的收穫和成就。」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
在順境時,我們常常忘了觀世音菩薩的存在。
往往是身處逆境的無明煩惱與身心痛苦時,我們才會憶念起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出現,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解決我們一時的困境,而是開啟我們的心,如此才能真正地離苦得樂。
不管你快不快樂,既然來到這個人世,我們都要發願讓自己活得快樂。
儘管事與願違,或是處於逆境,就算是肉體受到了痛苦,生病了,衰老了,受傷了,我們的心也要努力保持快樂,活得快樂。
有勇氣去經驗痛苦、超越痛苦,讓心得到平衡和快樂,才能體驗圓滿的觀音心。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要從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痛苦開始,並且不忘柔軟與堅定。
痛苦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傷痛、脆弱、恐懼和煩憂,在天堂的人是不會理解地獄的痛苦,所以,有時我們生命中出現了痛苦,是讓我們有一個機會去經歷它深層的意義。
一般人一碰到痛苦,就是想逃離它,或因此而生起了各種情緒,憤怒、不安、怨恨、焦慮等痛苦的一面;但另一面,痛苦也讓我們學會放下驕傲,變得謙卑,進而生起理解他人的同理心,以及悲天憫人的慈悲心。
換一個角度,當面臨痛苦時,試著把我們的角色轉換為觀世音菩薩,想像觀世音菩薩在面臨這個困境時,他會怎麼做?是手忙腳亂,還是從容以對?他怎麼讓自己的心處於平靜安定的狀態?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讓觀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觀音心去面對痛苦,相信你對痛苦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會比較敞開心懷去面對它,而痛苦對你的負面影響也會銳減,甚至會消失。
同樣地,當我們面對家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敵人的痛苦、一切眾生的痛苦,我們若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去看待他們,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變得更能同情、寬容和體諒。
也許,你還做不到觀世音菩薩所具有十大圓滿的觀音心,但有時──
你在適當的時候,以柔軟的語言安慰了別人,你就是在應機教化;
你在別人受困的時候,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就是在實現不可思議的靈感;
你常用美好的眼光,欣賞每天出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那你就是慈眼視眾生;
你願意勇敢地挺身而出,不畏人言,關懷弱勢,你便是施無畏者;
你不時懷著利益安樂他人的心願,你就有千手千眼的力量生起;
不管遭遇任何困難、阻礙,你仍堅持幫助別人,那你即是精進不退;
在歷經痛苦時,不受其苦,而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你就可以無礙自在;
看著電視或報紙上受難的人們,心中生起對他們的祝福,你便是無緣大悲;
任何時候,你都不忘失慈悲心,並以此慈悲心對待一切有情,即為遍及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