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寺馬頭觀音菩薩像/鎌倉時代/日本福井大飯郡
文/星雲大師
慈眼視眾生
你和人相處,是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人呢?
有人用懷疑的眼光,有人用妒恨的眼光,有人用藐視的眼光,有人用成見的眼光。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遊諸十方國土,以慈眼視眾生。」
眾生當中,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生」。在各類的眾生當中,就拿胎生的人類來說:有的人小氣,慳吝不捨;有的人閉塞,庸俗不堪;有的人狡猾,玩世不恭;有的人虛假,表裡不一。
儘管千百萬種不同的眾生,觀世音菩薩都以慈眼來看待,我們若能效法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就能促進彼此之間的和諧,增進彼此之間的互動。就像父母用慈眼在看著兒女的成長,師長用慈眼在看著學生的進步,長者親人用慈眼在看著子孫的光耀門楣,國家社會用慈眼在看著全民的健全有為一般。
好的社區鄰里之間,若能用慈眼互相幫忙;好的機關團體裡面,若能用慈眼彼此互相提攜友愛,則世間的和平,種族的和諧,可期之焉。
非常遺憾的是,世間人有時不用慈眼看人,而是用覬覦的眼光看別人的財產,用無情的眼光對人幸災樂禍,用嫉妒的眼光輕鄙別人的美好。社會上更養成「看壞不看好」、「看假不看真」的對立眼光,一雙美麗的眼睛,變成是刀、是劍,多麼的可惜。
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慈眼更顯彌足珍貴。這也是他慈悲的形象,能在每個人的家庭客廳裡,被高高尊奉的原因。
慈眼,是多麼的令人嚮往啊!
人的一雙眼睛是肉眼,假如給人一點關注,給人一點尊重;並且,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那就是「慈眼視眾生」了。
施無畏
一九四九年,我率領「僧伽救護隊」來到台灣,性如法師也是其中一員。那時他已經罹患了第三期肺結核,躺在床上,氣若游絲。當時肺結核有世紀黑死病之稱,大家都很害怕,不敢和他親近。
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裡,物質十分缺乏,我自己連三餐都成問題,哪裡還有能力送他就醫。所幸我從印光大師的著作,看到一個偏方,於是照著書上的方法,每天耐心地將枇杷葉上的毛刮乾淨,然後熬成湯汁,一口一口地餵他吃。
就在他的病情有些微起色之時,我就用韭菜拌飯給他吃,韭菜具有活血化瘀、理氣降逆之效,因此也有了一些閒言閒語,有些人說韭菜是五辛之一,不適合出家人,我反駁道:「人都快要死了,吃韭菜治病有什麼了不起。」
就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了他半年,性如法師居然奇蹟似的痊癒了,後來繼甘珠爾瓦活佛之後,在北投擔任普濟寺住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敘述:「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必須擁有如獅子一般無懼的勇氣,否則一個閒言閒語便怯懦不前了!或者擔心東、擔心西,又怎能臨危不亂呢?
只有自己無畏的行所當行、為所應為,別人也才能因此而得無畏、不恐懼。
我們助人雖須量力而為,無法像菩薩展現廣大的神通力,但也要相信事在人為,一切盡心盡力,勇於付出,自然能感得諸佛菩薩的加被扶持。
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為何要長出千手千眼,無非是要救度更多的苦難眾生。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從千光王靜住如來佛處受〈大悲咒〉,一聞此咒,法喜充滿,立超第八地,乃發廣大誓願:「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出千手千眼具足。」一發完誓,身上應時具足千手千眼。
這即是〈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名稱的由來,也是觀世音「千手千眼」的典故。「千手千眼」背後最大的意義,在於觀世音菩薩深廣的「弘願」──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我們雖無「千手千眼」,但若能心存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的「弘願」,那等同於一千隻手和一千隻眼的神通妙力,也會奇蹟似的展現眼前。
觀世音菩薩的「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為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也因為「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形象,提醒我們如《金剛經》中所說「所有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的廣大發心!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而我們也應該挺身做觀世音菩薩的助手、分身,發心服務大眾。
精進不退
有一則觀世音菩薩美好的說法。
觀世音菩薩因悲憫眾生,不忍見眾生流連生死苦海之中,一邊落淚,一邊立下廣大誓願,欲除眾生無明迷妄,救度世人,「我一定要度盡所有的眾生,若未度盡一切眾生而心生退轉,我的腦袋即裂成千片。」
立下此誓後,觀世音菩薩便投入漫長的救度眾生工作,然而眾生愚痴無明,造業之速,簡直救不勝救,歷經無數劫後,觀世音菩薩心生一絲絕望:「眾生是不可能度盡的!」
此念一生,他的腦袋立刻碎裂成千片,散布在虛空中。這時,阿彌陀佛從千片的腦袋中現出,以其法力加持,將千片的腦袋變成一朵千瓣的蓮花,然後端坐其上,對觀世音菩薩說:「你太辛苦了!為了體恤你大悲度眾,令你道心不退,我特別教你一個簡單的咒語,方便度眾。」
此咒即為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其意為:「如意寶啊!蓮花喲!」也就是「祈求心中的蓮花開放」。從此觀世音菩薩更加精進不懈,將他一千瓣蓮花處處開放。而此精進不懈的精神,不放棄任何一位眾生,施以平等之愛,正是觀世音菩薩最令人感動的地方。
當你覺知感受了眾生的苦,當你覺察了自己觀音般的慈悲心時,你便知道了觀世音菩薩的存在──原來慈悲在心中,如同氧氣在空中無所不在。
無礙自在
基隆海會寺的道源長老,曾經告訴我一則他為觀世音菩薩所救的親身經歷。
當年日本軍閥侵略中國時,有一天,日軍到寺院掠奪搶劫,一看見道源長老便大聲一喊:「站住!」
道源長老心想:「不能站住啊!他會要我的命呀!」
於是,他不顧一切拔腿就跑,日本兵則在身後緊追不捨。
長老一邊奔跑著,口中一邊稱念著:「觀世音菩薩!」
也不知跑了多長的路,只一心一意投入「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中,沒想到竟就躲過了日本兵的視線,逃進一位信徒的家裡。
信徒見到師父來了,忙說:「師父!您來了!」
驚魂未定的老法師卻回答說:「觀世音菩薩!」
信徒趕忙招呼著:「師父!請坐!」
老法師仍答:「觀世音菩薩!」
信徒又端上茶水:「師父請喝茶!」
老法師依然說:「觀世音菩薩!」
無論信徒說什麼,老法師總是回答:「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如此呢?
是因為當生命遇到危險、沒有地方安住時,老法師只一心皈命觀世音菩薩,把身心安住在菩薩的聖號上面。
所以,當我們遇到苦難而皈命觀世音菩薩時,不管觀世音菩薩是否因我們的虔誠感應而救了我們,但至少當下我們已能將身心安住在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上,得到了莫大的平安。
有時我們會感到身心無法自在,不知安住在何處?假如我們對觀世音菩薩生起信心,就可以把身心安住在觀世音菩薩上面,身心一旦獲得安住,遇到任何的困難也就無所障礙,可以任運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