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德國工藝美名 學徒制加碼轉型

潘楠慕  |2020.12.06
1437觀看次
字級
德國的工藝以精準、實用聞名。圖/美聯社

「德國製造」向來是精準、實用、高品質的代名詞,該國以技職學校課程為主、企業實習為輔的雙軌職業教育以及學徒制,是奠定「德國工藝」美名的基礎。

許多德國企業都有學徒計畫,包括德意志銀行、西門子等;受訓期間,學徒可習得職業技能和學術知識,且費用全由雇主提供;多數企業認為,這套制度雖然須付出不少成本,包括學員的學費和津貼,但成效相當顯著,因為學徒通常可成為技巧熟練的員工,成為公司的重要勞動力。

許多國家對德國的學徒制讚譽有加,甚至希望予以複製;英國的教育部長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公開表示,德國的雙軌制系統有助提升職業技能,英國應該效法德國,捨棄把多數高中生送進大學的政策,採取更務實的路線,打造德式風格的教育體系。

然而,學徒制近年來正面臨多項挑戰;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德國人口高齡化已導致眾多產業的學徒人數持續下滑,尤其是水電工、驗光師等傳統產業;不僅如此,汽車、機械和化工領域也出現學徒人數急遽減少的情況。

勞動力市場專家海克爾(Margaret Heckel)指出,一些知名企業仍可順利招攬學徒,因為這些公司能提供較優渥的補助,學徒成為正式員工後的待遇也較高;此外,技術較先進的產業(如資訊科技)也較受歡迎,因為這些技能較具職場競爭力,有助求職或升遷。然而,手工製品或傳統貿易等較低端的產業,學徒正大量流失,輟學率不斷攀升。這個趨勢,已導致一些薪資相對偏低、性質較繁重的產業出現勞動力短缺,例如建築工、護理人員。

另外一個對學徒制不利的趨勢,是愈來愈多高中生年輕族群希望接受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較不願選擇貿易學校或技職學校的教育。聯邦職業教育學院(BIBB)的研究顯示,德國高中生畢業後就讀大學的比例本世紀初是四分之一,目前已經升高至三分之一。

為了避免德國工藝後繼無人,當局已開始改革;學徒制的學員未來將可獲得學士學位或證書,不僅能夠提升專業工匠的身分認同感,也有助提高他們的薪資水準;教育機構也正推出更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數位化、電子商務的課程,吸引年輕世代就讀職訓學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