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瀟湘記上 湘妃傳說

文/陳牧雨 |2020.11.24
2836觀看次
字級
鄭板橋〈浪淘沙.和洪覺範瀟湘八景〉之四景:煙寺晚鐘(左上)、漁村夕照(右上)、江天暮雪(左下)、洞庭秋月(右下)。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湘水」又稱「湘江」,是湖南最重要的水系。而瀟水又是湘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因此「瀟湘」一詞,本就字面上來說,應是「瀟水」與「湘水」的合稱,但因為「湘江」本來就包含了「瀟水」,因此「瀟湘」也可以單指湘江。

而「瀟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

這裡的「澧、沅」、「瀟湘」都是銜接洞庭湖的江河。而帝之二女則是堯帝的兩位公主。

根據劉向在《列女傳》所載,堯不僅把帝位禪讓給舜,並且把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也許配給舜帝作為妃子。

後來舜帝死於蒼梧,二妃知道噩耗後,傷心過度投湘江殉情,成為傳說中的湘水女神。

《湘中記》說:「舜二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而《離騷》、《九歌》中既有〈湘君〉,又有〈湘夫人〉,不過有人認為〈湘君〉是湘水之神,而〈湘夫人〉才是舜的二妃。

傳說中二妃初聽聞舜帝的死訊時,哀悲至極,淚水滴在湖南盛產的竹子上,留下斑斑淚痕,所以唐朝詩人劉禹錫才有:「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這樣的句子。

這些具有美麗斑紋的竹子,因此被名為「湘妃竹」。後來許多竹製工藝產品,如毛筆筆管、扇骨、竹笛等,都喜歡以「湘妃竹」作為製作材料。中國古琴曲也有〈湘妃怨〉,又稱〈湘江怨〉或〈二妃思舜〉,為五代梁意娘所作。

明朝楊掄《太古遺音》曾記載這些古琴曲的由來:「當是時,帝南巡不返,妃追思奔憶,淚染叢篁,其怨慕之情,概可見也,後人哀而傷之,衍為斯操,則其思也切,故其語也頻,真足以發二妃之隱臆,啟後世之遺悲者也。今寫入冰弦,播之操弄,淒涼動月夜於蒼梧,悠揚起風於湘渚,誠可配虞韶於萬年矣。」這個琴曲甚至還附了歌詞:

第一段

落花落葉亂紛紛,

終日思君不見君。

腸欲斷兮腸欲斷,

淚珠痕上更添痕。

一片白雲青山內,

一片白雲青山外。

第二段

青山內外有白雲,

白雲飛去青山在。

我有一片心,

無人對君說。

願風吹散雲,

訴與天邊月。

攜琴上高樓,

樓高月華滿。

第三段

相思彈未終,

淚滴冰絃斷。

人道湘江深,

未抵相思半。

海深終有底,

相思無邊岸。

第四段

君在湘江頭,妾在湘江尾。

相思不相見,共飲湘江水。

夢魂飛不到,所欠惟一死。

第五段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何如當初莫相識。

第六段

湘江湘水碧澄澄,

未抵相思一半深。

每向夢中相見後,

令人不覺痛傷心。

歌詞中大量引用或改編古人詩詞中有關相思的名句,如宋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就被引用及改寫在歌詞第一段及第四段中。

第五段中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則是整段引用自李白的〈秋風詞〉。

雖然整個歌詞皆是這樣拼湊而成,缺乏獨創性,但作為歌詞,也就不需如文學作品般的要求了。

這些動人的浪漫傳說,使得「瀟湘」一詞廣為人們所周知,因此也成了湖南的代名詞。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