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玫瑰訴情(上)

文/陳牧雨 |2025.05.27
138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玫瑰花一向為世人所喜愛,人們認為玫瑰是代表愛情或喜慶的花朵,因此常常會在生日、節慶、畢業、求婚,或任何值得賀喜的狀況下,以互贈玫瑰來表達祝福與愛意。

在台灣,玫瑰與月季一律被稱為玫瑰,而一般慣稱為玫瑰的花卉,其實是「現代月季」。她們雖同屬於薔薇科薔薇屬,其實仍存在許多的差異。

玫瑰多刺且為倒鉤,葉片有皺褶,顏色為紅色或白色;在春末夏初的四至六月開花,有五至九片小葉,果實呈扁球狀。月季刺直,葉片相對光滑,有紅色、粉紅色、黃色、白色等多種顏色;多季重複開花,有三至五片小葉,果實有球狀、扁平狀、杯形、紡錘形等多種形狀。

由於玫瑰枝條有細而密的皮刺,並不適合做成切花贈予他人,主要用來提取精油,作為化妝品添加劑,或製作玫瑰醬、鮮花餅、花茶等。月季在中國則屬於傳統名花,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四季重複開花,因此又被稱為「長春花」或「月月花」。

南宋司馬溫所著《月季新譜》,收集了四十一款月季名種。到了明清時期,關於月季的文字和繪畫資料更多,清代評花館主的《月季花譜》,記錄的月季品種就多達一百三十一款。

月季源自於薔薇(學名Rosa multiflora,英文為multiflora rose),薔薇又稱「野薔薇」,其枝條長且柔軟,以鉤刺勾住籬笆或牆面,有如蔓藤般攀爬,耐寒,可以藥用。這些野薔薇的不同品種雜交後,培育出月月開花的品種──舊式月季花。

一八六七年,出現一款新品種的月季,融合了中國月季和歐洲薔薇的特徵,而被稱為「現代月季」;至於一八六七年前出現的月季,則被稱為「古老月季」。現代月季具有花大色豔、季季重複開花等特徵,因此很適合用來切花或種植於庭園、盆栽,作為觀賞用的花卉。目前,全世界已培育了四萬多款現代月季品種。

玫瑰、薔薇、月季雖然有許多差異,但在分類上都屬於薔薇屬,因此彼此之間仍有許多相似處。而在英文裡面,這些花不像中文以如此細膩的不同名詞區分,一概以Rose稱呼;近代由英文翻譯成中文時一概翻成「玫瑰」,也因此造成了現代人對這些花卉的混淆。

宋代楊萬里有一首〈紅玫瑰〉:



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牒通。

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風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薰入水沈中。



詩裡首句就直指玫瑰與月季、薔薇的不同,由此可見,古人對這些花卉的認知,比現代人強多了。

宋代孔平仲也有一首〈剪玫瑰寄晦之仍書此為戲〉,說明了玫瑰與薔薇的差異,並且認為玫瑰的美麗更勝於薔薇:



去年君嘗寄薔薇,今年我亦寄玫瑰。

薔薇赭赤未足愛,玫瑰瑩白花草魁。

南園春深桃杏落,但見芳草連莓苔。

唯茲皎潔滿欄檻,玉冠瑤佩天邊來。

主人愛惜屢顧眄,賞心未暇攜樽罍。

寄君憑君巧吟詠,仍須對景傾金杯。

莫令薔薇竊見此,恐遂羞愧不復開。



然而,明代陳淳〈玫瑰〉詩卻說:



色與香同賦,江鄉種亦稀。

鄰家走兒女,錯認是薔薇。



說明了古人有時候也難免錯認玫瑰與薔薇。

明代高濂的一闋《醉紅妝‧玫瑰》,也有這樣的叮嚀:



胭脂分影溼玻璃。香噴麝,色然犀。一般紅韻百般奇。休錯認,是薔薇。

繡囊佩剪更相宜。勻百和,藉人衣。把酒對花須盡醉,莫教醒眼,受花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