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

文/陳牧雨 |2025.05.13
38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初唐詩人、文學家。與楊炯、盧兆麟、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

王勃出身詩書世家,自少聰慧,十七歲時,獲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沛王李賢徵為侍讀。原本平步青雲,後來卻因為見諸王好鬥雞,為沛王撰寫〈檄英王雞〉,高宗知道後非常不悅,認為會加深諸王之間的爭鬥,因此被斥逐出王府流寓蜀地。

三年後回京參加官員詮選,聲名大噪,出任虢州參軍。在職期間又因殺人而獲罪免官,其父王福畤亦受牽連,貶謫交趾(今越南北部),王勃與父親一同南行,渡海溺死,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八歲。

據說,北越本留存王勃墳墓,越戰時被美國軍機炸毀,現已不見其舊跡。

初唐四傑活躍於唐高宗、武后時期,他們勇於改革南朝齊梁浮豔詩風,相較於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在內容上有很大的突破,卻也因此受到同代文人的排斥與貶抑。杜甫後來還寫了六首詩為他們平反,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唐四傑將五言詩推至成熟的境界,例如王勃家喻戶曉的名句,即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情感表達直接,與當時宮廷詩的矯飾作風形成鮮明對比。

另外,王勃的駢文也寫得非常精美,〈滕王閣序〉就是其代表作。

根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記載,王勃十四歲時,因隨父親赴都督閻公之邀,參加滕王閣落成的宴會。原本閻公早已安排女婿孟學士當眾撰寫序文,卻又先假意邀請賓客為文,受邀來客皆知閻公安排而辭讓,只有王勃欣然接受。

閻公雖然不是很高興,但還是派了人伺候王勃,每寫一段就大聲朗誦出來。聽到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時,閻公說:「不過是老先生常談罷了!」接著聽到第二句「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就不講話了;待聽到「落霞與孤鶩(野鴨)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驚訝地站起來,讚歎說:「此真天才之作 ,將永垂不朽!」

文章原題為「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另有一說認為這是王勃過世前兩年、二十六歲的作品。不管孰是孰非,王勃都堪稱是一位早逝的天才。

〈滕王閣序〉通篇辭藻雅麗,文采斑斕。初讚洪洲物華天寶、地靈人傑,復誇膝王閣內外上下的景物優美,高閣氣勢懾人。所用典故,都與當地歷史風俗緊密結合。

文中以「四美(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具,二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並」作為盛宴讚美的總結;接著文意一轉,流露出懷才不遇、知音難覓的感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對仗工整,詞意愴然;「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則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控訴;「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則是壯志難酬的無奈。

一位早逝的天才,生命短暫卻充滿崎嶇困頓,其發自肺腑的嘆息,自然是驚天地而泣鬼神。作品不朽,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