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乙卯年間,巡撫胡鎮賢統領軍隊抵禦倭寇。部隊行經臨山,暫時停下來在樹下歇息。
圖/吳奕璠
文/林少雯
明朝嘉靖乙卯年間,巡撫胡鎮賢統領軍隊抵禦倭寇。部隊行經臨山,暫時停下來在樹下歇息。
他見到一位屠夫正準備宰殺一頭母牛,母牛身旁有一頭尚未斷乳的小牛,牠知道母親即將遭遇危難,於是偷偷地用嘴銜起一旁的刀子,將它藏在車輪行經時壓出來的土溝內,還用腳蹄子不斷踩踏刀子,試圖將刀埋入溝中的泥土裡。當屠夫要用刀時,遍尋不著。
巡撫大人看在眼裡,將情形告訴屠夫,屠夫非常驚訝,就放棄宰殺母牛的計畫。小牛的孝心救了母親,但是後來兩軍對陣,那頭刀下逃生的母牛仍不幸在兵荒馬亂中死亡了。
鶴子讀了這則出自《同生錄二編》的故事,感慨說,在前一篇〈犢藏刀〉的故事中,小牛見母親即將被宰殺,將刀藏在石縫中,感動了屠夫,母親因而保全性命;但這個故事中的小牛藏刀,卻沒能挽救母親的一命。
同樣是小牛救母,結果有幸和不幸的分別,這豈非是命中定數?只能說,因緣果報各有不同。小牛救母,孝心耿耿,至情至性,這樣的孝心不論是否救了母親一命,小牛的孝行,都感動人心,這種美德懿行流傳至今,被人類記錄下來。
動物都能如此至孝,人何不如!鶴子為此賦詩一首:
藏刀深密畏人知,
此境此情良可悲;
底事旁觀喜饒舌,
累他母子永分離。
大意是:小牛藏刀,擔心被屠夫找著,此情此景加上小牛的心情,的確讓人感到悲戚。我們旁觀者多嘴多舌的議論著,也無法讓這對牛母子免於生離死別的痛苦。
話雖如此,但小牛的孝心,不禁讓人反思,自己能否像小牛那樣孝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