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學士周豫家,嘗烹鱔。見有鞠身向上,以首尾就烹者。訝而剖之,腹中纍纍有子。物類之甘心忍痛,而護惜其子如此。
──《傷心錄》
這幅〈首尾就烹〉的護生圖,取材自《傷心錄》,和《護生畫集》第二集中的〈烹鱔〉源自同一個故事,後者取材自《人譜》一書。由此可見,具有啟發性的故事會被許多古籍收錄傳世。
故事述說一位讀書人周豫,有一次買來幾條鱔魚,洗淨後放進大鍋裡煮。他觀察到,其中有幾條鱔魚在水逐漸變熱時,會弓起身讓肚子高出水面。鱔魚臨死前的怪異舉動令他感到十分好奇,於是他剖開這幾條鱔魚,想一探究竟。
這一看,讓周豫大感意外,因為鱔魚的肚子裡面全是魚子,他也終於知道鱔魚為何要弓起身子了!
這些弓起身子的都是母鱔,因為肚裡有尚未出生的魚子,在熱水中努力抬起肚子,都是為了保護親愛的孩子啊!這樣的母愛,跟人類完全一樣。為人母者一定會盡力保護胎兒,盼腹中的小生命平安來到世間,鱔魚媽媽也是如此啊!
人和動物都是有情眾生,有情識、知痛苦,也都貪生怕死。佛法認為眾生平等,無有分別,從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的觀念來說,畜生道中的有情眾生,前世都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此生我們有幸身為萬物之靈,有智慧、有大能力,更應該要好好保護曾經的親人朋友,而不是予取予求,甚至將牠們吃下肚。
子愷先生師承弘一大師,《護生畫集》亦因他與恩師合作而生。第一集有幅〈平等〉圖,弘一大師題詞︰「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就是告訴世人,人和動物同出一源,我們這世雖身為人,誰知道有多少世曾為畜牲,來生說不定還會淪入畜生道呢!所以定要以慈悲心對待眾生、愛護物命,珍惜和尊重生命。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至此已全數完成。此畫集是以慈悲為體,以書畫詩詞及古籍中動物的類人行為和事蹟為相,期能發揮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之用。佛教大德趙樸初曾說過,《護生畫集》是珍貴的佛教藝術珍品。其內容蘊涵文學、民俗、宗教、儒釋道三家思惟與生態觀,可說是一部中華文化大書。
感恩弘一大師和豐子愷先生,為後世留下這部意涵深厚的文化遺產。《護生畫集》自一九二九年以來廣為流傳,至今不衰,相信對後世的影響也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