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洗石仔技術打造的溪州戴氏大厝。圖/黃鎮
文/黃鎮
黃萬教古厝
唯一仿西洋建築
來到位於港埔二路、前林園鄉長黃萬教的古厝,眼睛會突然為之一亮。這座優美典雅的古厝,是當地唯一仿西洋建築立面形式,格局為單落五開間(俗稱「五間起」),中央為大廳,左右各兩房。正廳門第上標誌著祖宗根源「江夏」堂號,屋頂上書寫一個很大的「黃」字,相當醒目。
一九六○年,黃萬教從港埔黃家祖厝分支,搬入這座古厝居住,任職鄉長與議員期間,為民服務很有口碑。可惜他一九八三年因病過世後,四子三女陸續遷居在外,空蕩蕩的古厝至今無人居住,任由風吹雨襲破敗不堪,讓人看了極為不忍!
劉氏祖厝
醫者仁心的傳承
溪州路旁,劉氏祖厝以咾咕石砌成圍牆,透露出濃厚的日據時期建築風格。這座祖厝的主人劉萬在,日據時代曾擔任林園庄長;劉柏堆則遠赴東京攻讀醫學,回到故鄉後在市區創立當地第一家醫院──仁愛醫院,造福鄉里。
如今劉氏祖厝雖已略顯破舊,但大戶人家的氣勢仍是地方的歷史記憶,站在圍牆外,彷彿可以想見當年醫者奔波於診間的身影。這座祖厝不僅承載著家族歷史,更是一段關於醫者仁心的動人故事。
戴氏祖厝
洗石仔的堅固家園
同樣位於溪州路旁的戴氏祖厝,建於一九五四年,相較其他祖厝年代較晚,也是當時地方上最堅固、最新潮的傳統建築之一。採用日據時代「洗石仔」技術打造的屋體,展現了時代的變遷與建築工藝的進步;門楣與門聯上的字跡,出自第一屆民選鄉長林祺瑞之手,讓這裡不僅是家族的聚居地,更見證了地方的發展。
結語
留住時光的足跡
探訪林園古厝,不僅是一次建築美學的巡禮,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這些歷史悠久的宅第,訴說著家族的興衰、文化的延續與時代的變遷。然而,如何在現代化發展的洪流中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或許,唯有在地居民與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讓這些古厝繼續訴說它們的故事,讓後人從中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情懷與文化價值。
下一次,當你來到林園,不妨放慢腳步,走進這些古厝,靜靜感受歷史脈動與過往時光的對話,將這片土地的故事深深烙印在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