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洪武中,包實夫授徒數十里外,途遇虎,銜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曰:「吾被食,命也。如父母失養何?」虎即捨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明史‧孝義傳》
天下事還真是無奇不有,在這部《護生畫集》裡收錄的特別多,讓我們見識了一樁又一樁的奇聞逸事。像這幅〈虎釋孝子〉的護生畫,也的確是奇聞呢!這個故事出自《明史》中的〈孝義傳〉,敘述的是一隻老虎和一位孝子的感人事蹟。
故事是這樣的,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名叫包實夫的讀書人,應聘到離家數十里外的地方講學授課。古時候人們出門一般徒步居多,包實夫翻山越嶺地走著,忽然面前出現了一隻大老虎,把他嚇得魂不附體。根本還來不及反應,老虎已經一口咬住他,銜進樹林裡找了一處隱密的地方,準備大飽口福。
可以想見,被老虎銜著跑的路上,包實夫有多驚恐、多慌張,所有前塵往事全部浮上心頭。這時,老虎停了下來,放下口中的包實夫,蹲坐在他前面。看著眼前的老虎,他心知肚明,自己小命休矣!
這時,包實夫想起了家中年邁的父母。他一死,雙親無人奉養,這該怎麼辦?他不能死啊!於是包實夫雙膝跪地,壯起膽子對老虎說道︰「虎爺,你要吃我,這是我的命,只能認了。但是我家中還有高堂父母,若是我死了,就無人能奉養他們,我實在放心不下啊!」
老虎不懂人類的語言,包實夫向老虎求情,說了也是白說。但是,奇蹟發生了!這隻大蟲竟真的聽懂了!或許是看他態度虔誠,又是個孝子,竟甘願捨棄這頓大餐,逕自扭頭走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老虎真聽懂了包實夫的話,被他的孝心感動,決定留他一命?還是包實夫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老天爺饒他一命,讓他能回家盡孝道,好好奉養父母?
這樣的故事,總是能打動人心!不管是老虎通人性,或是包實夫孝心感動天,都在強調一個「孝」字。孝,是中國文化最基礎的美德;孝,才能齊家,而後才能治國、平天下。
包實夫和老虎的故事,給人好大的啟發啊,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