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7】隨堂開示錄 259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36 佛光山往事之美 3-1 福慧家園共修會

星雲大師 |2020.10.08
2441觀看次
字級
在人類當中,佛陀是最偉大的覺悟者,是兩足當中最尊貴,是福德智慧具足者,故稱「兩足尊」,所以我們皈依佛。 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36

佛光山往事之美 3-1

福慧家園共修會
時間:2010年10月24日
地點:佛光山福慧家園

各位護法信徒們,大家早安,大家好,阿彌陀佛!
福慧家園這個地方,在三十多年前,是創辦普門高級中學的所在地,後來山上弘法的場所不敷使用,便移址到新校舍,這裡就留下來做「福慧家園」。「福慧家園」是我定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世間上的眾生,多是四足、八足,甚至蜈蚣有百足,只有人是兩足;其他眾生都是背朝天,只有人的頭朝天。而在人類當中,佛陀是最偉大的覺悟者,是兩足當中最尊貴,是福德智慧具足者,故稱「兩足尊」,所以我們皈依佛。
在世間上,我們有幸做人,所要的是什麼?錢財嗎?有錢財不一定歡喜;名位嗎?有名位、權力以後,煩惱很多,也不一定歡喜。其實,只有「幸福」和「智慧」最讓人歡喜,所以我想為佛光山的信徒提供一個修福修慧的家園,為大家做出一點貢獻,讓大家在假日、休閒的時間,可以到福慧家園加功用行。
在福慧家園裡,可以聽聞佛法,可以提出各種問題、參加各種運動、歌唱、語言學習、講座等。人生路很漫長,如果能夠在每個星期,有一天保留幾個小時,讓我們相聚在一起,互相點頭、互相聆聽、互相交談、與佛接心,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佛法之中,沉澱過去一個星期以來的生活,同時儲備未來一周的資糧,時時與佛陀的福慧同在,我想這也是人生之美啊!
八十多年前,我出生在中國揚州一個窮苦的家庭,七十年前,我很幸運,有一個機緣讓我在南京棲霞山寺剃度出家,六十年前我來到台灣,可以說,我比陳水扁先生、馬英九先生還要早到台灣,但是台灣不承認我是台灣人,都說我是「外省的和尚」。
二十年前,我有機緣回到故鄉揚州探望母親,與故鄉闊別四十年,鄉親父老也不認識我,他們都說我是「台灣來的和尚」。我究竟是哪裡人?後來只好自我安慰,既然在台灣,我不能做台灣人,在大陸,也不承認我是故鄉的人,那麼我就做「地球人」,我在地球上生活,暫住一生的時間,地球不會捨棄我。
今天福慧家園共修集會,原本是由如常法師發表講話,因為我聽說他要談美術館,又想到佛光山往事之美,我參與最多,於是向他毛遂自薦,請他讓我參加今天的講座。
時間寶貴,現在請如常法師提出問題,我們開始談「佛光山往事之美」。
如常法師:今天的因緣很殊勝,現場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曉得佛光山很多美的往事。
佛光山現在每天都有很多的參訪團來參訪,以大陸為例,一天最高紀錄就多達六十團。來山遊客最常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問題,即他們參拜大陸的寺院,只看到佛殿,沒有其他的建築;為什麼大師開創佛光山的時候,會想到建設淨土洞窟、寶藏館、宗史館等設施?
大師:佛教,本身就是「美」。如佛像的姿勢、手印很美,寺院建築的飛簷、亭台、樓閣很美,寺院的山林庭園也很美,佛教為了把「美」傳達給信徒及社會大眾,於是中國有敦煌、大同、雲岡、龍門、麥積山、大足、寶頂等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總之,佛教表現「美」的地方太多了。
記得我年輕時,曾在焦山佛學院短期參學,在佛學院旁邊有幾十個小寺廟,裡面的出家人沒有田地,也不替人服務做經懺,他們怎麼生活?原來每一個寺廟裡都有一個禮堂,裡面掛著他們的書畫、字帖,有人到寺院參觀,看到歡喜的,或許就買一幅畫、買一副對聯,所以他們生活得很安然。
六十年前,我初到台灣,當時因為客觀環境不允許,我沒辦法表現佛教的美,以及很多佛教的特色,不過可以表現美的方式很多,於是我想到先成立歌詠隊,但我自己本身五音不全,不會唱歌,因此就找了一位老師,每個星期一天,讓很多青年一起來聚會,教他們唱歌,所以慈惠法師、慈容法師,就是在那時候透過唱歌把他們度來了。
歌詠隊在練習時,都是青年們唱,我在一旁沒有事做,就想到開文藝班,透過文學、詩歌、小說、散文、藝術等接引青年,因為講說佛法沒有人聽,但唱歌、講中國文學會有人要聽。曾任教育部參事兼訓委會常務委員的鄭石岩教授,就是當時文藝班的小學生;在監獄裡替我弘揚佛法四十年,從未間斷的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林清志、林秀美伉儷,也是當時的學生。
四十五年前,因緣際會下創建佛光山,因為跟隨我的青年愈來愈多,我覺得必須要有教育,但是沒有地方,怎麼辦教育?後來選擇佛光山,不是因為這裡的地理很好,而是這塊地到處是山溝、山凹,沒有人要,價格很便宜,於是決定在這裡落腳。
各位現在所坐的福慧家園這個地方,四十年前是寸草不生之地,即一般所說的「月世界」,只有地皮,甚至連沙子都沒有,又因為這塊地前面有一道水溝,所以也沒有人會走到這裡來。後來我擁有了這塊地,正當準備開發時,有些人說這塊地沒有人會來的,但是我告訴他們:「我要建一道橋,待橋建好以後,這塊地就是台北的西門町!」
當時這一片荒山醜陋不堪,要開發實在不容易,我也曾帶信徒來參觀,不過走不上去,只有在山下彌勒佛那個地方比畫著說:「眼前看到的一大片地方,今後就是我們開發的道場。」希望讓他們歡喜。但是信徒們看不到未來,也沒有遠見,他們看一看以後就說:「哎喲,這個地方以後恐怕連鬼都不會來啊!」他們的話沒有嚇退我。我當時聽了以後,心裡想:「鬼不來不要緊,只要佛來、人來就好啦!」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發心不退,也開始有人來幫助。但是我沒有錢,怎麼建寺院?他們說:「這樣好嗎?我們捐書畫給你。」一位是趙恆惕,湖南人,民國元年(一九一二)的國軍;一位是曾任行政院副院長、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的王雲五先生,四角號碼就是他發明的;一位是馬壽華,很有名、很有道德的一位藝術家,他們三個人說:「由我們做代表,替你募集台灣的書畫,給你義賣建寺廟吧。」
有三百多人捐字畫、書法等各種作品給我,美不勝收。我一看,心裡想,如果把這許多作品都賣了,那麼我建寺廟有什麼價值?太單調了。所以當初我寧可以生活艱難,但是這三百多張美好的藝術品,我全部保留下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