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8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4 ╱第五章╱

星雲大師 |2020.09.26
2689觀看次
字級
觀音菩薩像╱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亞洲協會博物館藏

文/星雲大師

第五章無盡意發問

這部〈普門品〉,從頭到尾都是說的信仰觀世音菩薩,全文分為長行與偈頌兩大段。長行是散文的體裁,偈頌像韻文體的詩歌。因為偈頌是長行的複述,所以,〈普門品〉中的要旨完全包含在長行中。長行又分為兩段問答:第一段是無盡意菩薩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而得名;第二段是問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是以什麼方便而為眾生說法。現在將第一段的發問解釋如下: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的問話,也可以做為本品的序分看。

「爾時」,是指什麼時候說的呢?依知禮大師的《觀音義疏記》上說:佛陀在講完東方〈妙音菩薩來往品〉,而即將開講西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當兒。爾時,就是指那個時候。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佛陀的弟子聽完了〈妙音菩薩來往品〉,歡喜踴躍以後,希望再聽一點觀世音的發心來生起大眾的善心之時,爾時即指大眾均在希望之時。所以,爾時有如上二義。

〈普門品〉是《法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前面第二十四品是〈妙音菩薩來往品〉,在那品末尾曾這樣地說:「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普門品〉上的爾時,可以取前義。

〈普門品〉是〈妙音菩薩來往品〉的姊妹品,前品妙音菩薩現色身三昧在三界六道中,到處示現,說法度生;本品是說觀世音菩薩示現色身三昧,隨類化身,說法度生的情形。

「爾時」雖然普通的看法,是二十四品講完,二十五品開始之時,可是,在獨立讀誦〈普門品〉的時候,不一定說爾時是二十四品講完之時。所以,從佛方面講,爾時就是佛觀機當講〈普門品〉之時;在眾生方面講,爾時是眾生因緣成熟要聽〈普門品〉時。其實,不管什麼時候也是爾時,爾時是無限的。

「無盡意菩薩」,是東方不眴世界普賢如來的補處菩薩。東方不眴世界是只有菩薩,沒有聲聞,沒有緣覺的國土。普賢如來是那裡的教主,這位菩薩是在如來之下,輔助教化的。可是現在他受了如來的慈命,到娑婆世界來輔佐佛陀的教化,因此靈鷲山法華會上的坐列之中,也有他的一席。現在由他出現發問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意義是很深遠的。

「無盡意」,是沒有窮盡,無量無邊的意思。因為這位菩薩以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界無盡,而菩薩度生的悲願也無盡,所以叫做無盡意。

照以前所說,法華的妙理是諸法實相。不知萬象是由差別因緣所生的假相,而執著為有,那是凡夫的迷界。依因緣的存在,執一切皆空,這是小乘或權大乘。在實大乘中,從萬物差別來說,不偏於有;從萬物一體來說,不偏於空;認為無盡相關的萬物,都是諸法的實相。天地萬物都是相施相惠以利他,這實在全是菩薩的慈悲願行。僅利益自己,此乃聲聞、緣覺不明白世界相施相惠的原理。這位無盡意菩薩,以無盡的大悲,濟度無盡的眾生,此無盡即是大乘的根本之義。觀世音菩薩名遍十方,望重群賢,普門示現,悲願無盡,所以由這位菩薩提問,意義實在深長。

「即從座起」,將要聽聞佛陀說法的時候,無盡意菩薩從自己的座位上起來,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端正頂禮,這是向佛陀問法的開端。

在《觀音義疏》中說:「空即是座,於此空無所染著,故謂之起。」這位菩薩,就是常以諸法皆空為座。原來,離開有空二邊才能證得中道的實智,所以於諸法皆空之座亦不染著。諸法皆空是平等門,現在無盡意菩薩奉東方不眴世界教主普賢如來之命,到靈鷲山釋迦牟尼佛的法華會上應機發問,因此從平等空座而起,現起差別眾生的有門,所以說「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這是披搭袈裟的樣子,以袈裟覆蓋左肩,袒露出右肩的姿態。在印度,袈裟所以要露出右肩,那是為了做事的時候比較方便,以及保持莊重的儀表,有表示恭敬的意思。

依《觀音義疏》的解釋,覆和露,是表空假二諦的權實二智,空諦是實智,實智是不可說,所以左肩覆蓋;假諦是權智,所以右肩露出。或者說,左肩表禪定,右肩表智慧。現以袒露右肩,即是從禪定起而開放智慧的光明。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合掌,又稱合十,即雙手的手掌十指相合,是印度自古所行的禮法,集中心思而表達恭敬的意思。進一步的解釋合掌,兩手十指相當於十界,把它合而為一,成為十界一如,表示眾生與佛、迷與悟是不二的。

無盡意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著法王座上說法的三身具足的釋迦牟尼佛,起如次的發問,即是「而作是言」。

現在所說三身具足的釋迦牟尼佛,關於三身之義,實有一說的必要。

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真如之理,體驗到這個的,即是圓滿法身;以體得之理而顯佛智是為報身;隨緣應現,廣度眾生,是為應身。釋迦牟尼,就是具備了這三身之德。

從「爾時」到「而作是言」,是本品的序分。從「而作是言」以下的長行,到後面重頌的複述,乃至直到重頌最後的一句「是故應頂禮」,是正宗分。自「爾時持地菩薩」以下,是流通分。

「而作是言」以下是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的問話,也就是正宗分的開端。

「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菩薩問佛陀:「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以什麼因緣而得名觀世音的呢?」此處經文並不需要特別解釋,只須來解釋「世尊」。

釋迦牟尼佛,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於世出世間最尊無上,所以叫做世尊。世尊就是如來十號的總稱,這十號是據如來之德而立的十種尊稱。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如來──從真如實相而來。

應供──具有受一切眾生供養之德。

正遍知──得平等正覺。

明行足──具足妙行。

善逝──猶如妙德,以無量智慧,而能斷諸煩惱,以趣佛果。

世間解──具足世出世間之智。

無上士──超出一切有情,最勝無上。

調御丈夫──調御一切煩惱魔障的大丈夫。

天人師──為一切人天師表。

佛──是佛陀的略稱,又作浮圖;譯為覺者。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三覺。自覺是自己得到菩提涅槃的妙果,再來教導一切眾生是覺他,以此二覺圓滿,名覺行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具,即稱為佛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