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拼圖】 八月桂圓飄香 文/老農 |2020.07.28 語音朗讀 17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東山為台灣龍眼的重要產區。 圖/老農 農民採收後,以擔子挑回平地。 圖/老農 以龍眼樹的枝幹當柴火。 圖/老農 日晒龍眼乾。圖/老農 文/老農八月正是「桂圓」飄香,龍眼盛出的季節。然而,新鮮龍眼不易保存,聰明的先民,便將它焙燻成果乾以延長賞味期限,也將龍眼的香甜濃縮於果肉中,多了一分淡淡的柴燻香。台灣龍眼的栽培以中、南部居多,品質優良,尤以台南東山區為重要產地。每年自七月下旬起,便有早熟的龍眼上市,直到八月中旬進入盛產期,農民也趕著採收製作成龍眼乾,而晚熟的品種,在九、十月間才上市。東山區的龍眼,本身具備優良的氣候、地質條件,加上果農不斷提升管理技術等因素,龍眼品質特別好,口感Q又甘甜,香味濃郁。在東山地區,隨處可見結果纍纍的龍眼樹,東山龍眼果肉大而厚實,半數以上用於烘焙龍眼乾。鮮果經乾燥後,成為帶殼龍眼乾,再經手工去殼去籽,就是俗稱的「福肉」、「桂圓肉」。在東山區鄰近山區的南勢、高原、青山、東原、南溪、水雲、林安等村的居民,利用山坡地形,建造一個個土灶,將採下的龍眼放進窯灶上的烘籠內,烘焙成龍眼乾。專業的烘焙技術,使得東山區成為台灣主要的龍眼乾產地。東山地區的龍眼乾皆使用古法烘焙,製作過程繁瑣,大致有「落、烘、脫、翻、裝」五個步驟。「落」的台語,是「放置」的意思,指將採收後的龍眼,放置於焙灶上;「烘」是指將龍眼生果進行連續烘焙,因焙灶無溫度控制設計,全憑手的觸覺及經驗,即使到了夜間,仍得每兩個小時巡火、添柴火一次,以免焙灶溫度消失,影響烘焙美味;「脫」是指乾果進行脫枝的動作,以免龍眼乾果在攪動時,會彼此刺破果殼。到了第三、四、五天「翻」焙,是去除枝條後的龍眼果粒,受熱程度更為均勻,每日必須利用人工,以整平耙翻攪動,將龍眼上下層、前後位置調換,完成後,繼續升火烘焙,以中火烘焙兩天後,再以小火烘焙兩天,才能將果粒的內部徹底乾燥,口感才會又Q又香。透過仔細的翻焙,讓龍眼乾受熱均勻,色澤也更金黃。從一顆顆龍眼鮮果,到烘焙成龍眼乾,需要翻焙幾次,全視果農以手攪動龍眼乾,從果粒彼此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或是取樣剝開龍眼殼試吃來決定,翻焙的狀況決定可保存時間,也是龍眼乾外觀色澤、質地好壞的關鍵。最後的「裝」,是龍眼烘焙完成後,以文火持續燜燻至第六天,確定完全乾燥後,立刻使用滾筒式分級機,依大小顆粒分裝,待價而沽或販售。如有破殼、太小的就挑出來留著剝成龍眼肉。烘焙乾燥後的龍眼乾,在室溫下放置儲存,約可儲放一年。龍眼乾烘焙加工,還有一項繁瑣的工作,就是剝果乾。「用手工一顆顆的剝,占去成本的五分之一」,果農表示,光是支付的工資,每年都要耗費不少錢。剝好的龍眼乾,就是俗稱的「福肉」、「桂圓肉」,切忌沾碰到水分或油汙,否則很容易變質。將它再經日晒、濃縮處理後,就可以裝盒、過秤、封盒包裝,供應消費市場。如果不急著出售,可以裝在「龍眼甕」內,將甕口用黏土密封,放置在家中,安穩又可靠,既不怕熱,不怕潮,不怕淹,不怕火,不怕偷,不怕鼠,且可存放很久,不會變質。 前一篇文章 【石齋夜話】夏婉雲以寫作為志趣 下一篇文章 【古物幽思】炊帚、竹枝帚 熱門新聞 0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⑤2025.10.1102梁瓊白身體力行 老後時光要精采2025.10.1103AI賦能 星鏈衛星網路暢行無阻2025.10.1104國慶煙火在南投 七彩水墨輝映2025.10.1105諾貝爾和平獎 馬查多獲殊榮2025.10.1106國慶致詞 韓:佛光山守護台灣的能量2025.10.1107賴總統: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2025.10.1108少子化效應 雙十國慶寶寶驟減2025.10.1109【健康新主張】天貝新風味 高蛋白蔬食大進化2025.10.1110菲律賓爆7.4強震 發布海嘯警報2025.10.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府城巡禮】 台南看西街教會【人間菩薩的禪與纏繞──王卉娟創作展】 心中的菩薩【寶島踏查】神岡大夫第【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日本法水寺日本館【書藝心語】有能之人【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上) 作者其他文章【島嶼拼圖】寒露柿子紅了皮【寰宇采風】澎湖縣花天人菊【民間習俗】 土地公杖【島嶼拼圖】 蓮藕成熟時【島嶼拼圖】 杭菊採收時【島嶼拼圖】 金秋美景話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