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歡喜心、同理心、供養心,煮一道懷舊風味料理讓長者品嘗,「芋頭」口感鬆軟綿密,是長者們喜愛的古早味。圖/廖丰碩
文/妙志法師
要煮一頓讓大家都吃得皆大歡喜、合口胃的飯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的鹹淡口味、愛吃飯或吃麵、無辣不歡或沾不得辣……實在太多元了,若再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居住地就地取材及世界各地特色食材等各種因素,想要滿足飯桌上的每張嘴,那可是一道難解的習題。在社福機構服務的我,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長者們,牙口咀嚼能力不一、對食物的喜好差異大……我更是有深刻的感受。
有一天腦中突然響起了一首歌:
「天黑黑,欲下雨,阿公仔舉鋤頭仔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漩鰡鼓,伊呀嘿都真正趣味!阿公仔要煮鹹,阿媽仔要煮淡,兩人相打弄破鼎!伊呀嘿都啷噹鏘噹嗆,哇哈哈!」
這首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唱出了煮飯菜的為難。但所謂誠意吃水甜,以歡喜心、同理心、供養心,煮一道懷舊風味料理讓長者品嘗,「將菜吃光光」是長者們給予的最高肯定。
「芋頭」口感鬆軟綿密,不論做成甜點或入菜都令人喜愛。相較現在暴紅的芋泥球、芋泥捲,「芋籤粿」應是長者們喜愛的古早味。芋頭刨絲拌一點太白粉、番薯粉,以、鹽、糖、五香粉等調味,取一容器將調好味道的芋頭絲放入壓平、壓實,再舖上素燥,以大火蒸30分鐘,趁熱品嘗或放涼再吃,都令人回味無窮。
食 材
芋頭1顆約700克、薑末10克、二砂糖2大匙、海鹽1匙、胡椒粉1匙、五香粉1匙、太白粉1匙、地瓜粉1大匙、素燥150克、橄欖油少許
作法
1 芋頭去皮後用水沖一下,刨絲備用。
2 放入薑末、糖、海鹽、胡椒粉、五香粉、太白粉及地瓜粉,充分拌勻;粉與芋頭絲融合,蒸好後才不會結成粉塊。
3 先在容器裡層抹少許橄欖油,舖上芋頭絲並壓平壓緊,再均勻地舖上素燥。
4 放入蒸籠或電鍋內蒸30分鐘後,即可食用。
小叮嚀
1 若無法判斷芋頭糕是否蒸熟,可用筷子戳芋頭糕後抽出,若筷子上沾有芋頭泥或粉,就是尚未全熟,可再蒸5分鐘再取出。
2 芋頭含有皂角苷,與人體接觸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癢的過敏現象,削皮時可戴手套預防。若不小心接觸到黏液發癢,可用少許鹽巴搓手,即 能緩解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