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壽家臺門(下) 文/吳鴻霖 |2020.06.29 語音朗讀 13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壽鏡吾的書房稱為三餘齋。圖/吳鴻霖 壽鏡吾教書法的地磚。圖/吳鴻霖 百草園是魯迅故居屋後的菜園。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屋內的匾額由清代書法家梁同書題字,匾額下方有幅松鹿的國畫和壽鏡吾的畫像,私塾學生每天要先向匾額和〈松鹿圖〉行禮,再開始讀書。以前國畫兩側柱上還有梁同書寫的對聯:「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禮記.樂記》:「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左傳.桓公二年》:「大路越席,大羹不致。」大羹又作太羹,是指不和五味(不添加任何調味料)的肉湯原汁。國畫前面有張木方桌,唯一高背椅子是壽鏡吾的坐位,桌旁各兩張椅子是客席,他每年收八位一般平民百姓的學生,坐在客席後面。魯迅的座位在〈松鹿圖〉左側角落,他十五歲時父親病逝之前,某日因買藥遲到一次,受到塾師嚴厲責備,於是在桌面右下角刻一個一寸大的「早」字,提醒自己日後不再晚到。三味書屋因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才廣為人知,百草園是魯迅故居屋後的菜園。壽鏡吾的祖父本來以釀酒為業,在鏡湖邊開設一家酒店,因貪官和惡霸不斷勒索,只好關門歇業。他在縣城中心買下原名「三餘書屋」的房子,更名為「三味書屋」,設立不培養清朝官員的私塾維生,聘請名師教導兒子四書五經等古籍,不教應試的八股文,希望子孫勿走仕途或經商之路。壽鏡吾的祖父改行前後,可能看過清初一位辭官隱居鄉間人士寫的書法中堂「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心有同感,喜歡這三種滋味,遂以「三味」為書屋之名,也以此三句作為教學的方針與壽家的家規,冀望子孫牢記遵守三味「庶民」的精神,過老百姓平淡的生活,書中自有奧妙的滋味。因此,壽家後人考上秀才取得私塾老師的資格,或是中舉人,就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而壽鏡吾的次子卻違背父意,熱衷於仕途。清代殿試第一名稱狀元;新科進士受職前,再試於保和殿,稱為朝考,分一、二、三等,是進士授官的依據,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光緒三十年(一九○四),慈禧太后七十大壽,壽鏡吾的次子考上朝元,後任知縣。他說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與北宋藏書家李淑《邯鄲圖書志》(又名《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相似,只是他的說法與壽家世代相傳的祖訓家規明顯不同。三味書屋隔壁是曾中舉人壽孝天的書房,魯迅在私塾讀書時偶而會來此室走動玩耍,門口有塊約五十公分正方形的地磚,壽鏡吾拿毛筆沾水在磚上寫字教學生書法。遊人往右來到後園,它比一間教室稍長,臘梅是兩百年的老樹,以前私塾的學生會到此地尋蟬蛻等,後園的出口是孔乙己土特產商店。清嘉慶年間,壽鏡吾的祖父遷居於壽家臺門,至今已兩百多年,壽家後代將壽家臺門與三味書屋全部捐贈給國家,後人才能免費欣賞清朝的建築與私塾。私塾是古代教育基礎的場所,三味書屋正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遊客走進壽家,便可感受清代讀書人淡泊名利的氣節與風骨,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日復一日在壽家臺門內和參觀人潮間默默地流傳著! 前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八仙過海頌壽圖 下一篇文章 【古物幽思】木屐喀喀聲已遠(上)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4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一心一意【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大江南北】 天下無橋長此橋──泉州安平橋【寬鼎畫語】 諸法空相【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 作者其他文章【詩話重陽】米芾〈重九會郡樓〉【藝術天地】鄭簠隸書【大江南北】 曲阜陋巷【大江南北】西安薦福寺與小雁塔【藝術天地】超徐邁李【藝術天地】一幅閒章與評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