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淡新檔案》發源地──戴炎輝故居 文/丹青 |2025.06.27 語音朗讀 24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戴炎輝故居乃重要的歷史記憶場所。圖/丹青故居內部大致保留原有格局。圖/丹青故居文物官檄筐。圖/丹青《淡新檔案》目錄冊。圖/丹青 文/丹青台大法學院教授戴炎輝,不但是第一位擔任司法院長的台灣人,更曾擔任總統府資政直至一九九二年去世為止。他生前居住的南昌街日式宿舍,如今已整修完畢並對外開放參觀,串聯起南昌街的孫立人紀念館、牯嶺街的東美院和南菜園日式宿舍群,成為城南又一處文資場域。戴炎輝是屏東人,日據時期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回台短暫擔任過律師,戰後曾任高雄地方法院法官,後來進入台灣大學法學院任教。一九五五年開始研究、整理法律史,開設「唐律」等課程,並以著作《唐律總論》獲頒東京帝國大學法學博士。戴炎輝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十數年的時間編纂清朝時期的《淡新檔案》,將台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的資料,由傳統的「吏、戶、禮、兵、刑、工」,改分類為「行政、民事、刑事」三門,其下再分「類、款、案」等。這批如今留存在台大圖書館的文獻,為研究清代行政、司法、社會的第一手史料;而當年整理、分類這些檔案的所在地,即在此棟宿舍裡。戴炎輝故居,曾在二○○七年被台北市指定為「歷史建築」,後於二○一七年升格為「市定古蹟」,理由是為由戴炎輝整理及命名的《淡新檔案》,乃現存唯一的清代台灣府縣級檔案,極具學術價值;其次,該宿舍建築格局獨具特色,且書櫃上的編碼為戴炎輝整理《淡新檔案》時所用,乃編纂《淡新檔案》之歷史記憶場所。該宿舍在文資紀錄上名為「戴炎輝寓所」,今通稱「戴炎輝故居」,面積約五百五十五平方公尺,戴炎輝過世後因乏人使用日漸損毀,但大致保留了原有的門廊、玄關、車寄、土間、座敷間等。二○二二年,台北市文化局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協助台灣大學媒合民間廠商投注三千兩百萬元進行修復。修復工程除必要設施外,盡量維持古蹟本體的外觀與色彩,並搭建無障礙廊道連接內外,打造友善共融的參觀動線。內部則保留戴炎輝昔日書房作為常設展間,展示一代法學巨匠的生命故事和文物著作,也讓民眾了解《淡新檔案》對台灣歷史文化研究的卓越貢獻。原有庭院後方新建約十七坪的廚房與吧台設施,取名「輝室」,並以平頂過廊巧妙連接古蹟本體,期望能將藝文展演和餐飲文化相結合。未來除了常態展覽外,也會不定期舉辦各式講座與課程,讓歷史建築能有多面向的活化運用。 前一篇文章 【寶島踏查】 貴族別邸:高雄逍遙園 下一篇文章 【歷史評析】嗔心作繭:飛將軍李廣的命運悲歌(下)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3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4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5【詩】再現綠川2025.11.0706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7小蠻牛對決辛納 爭年終賽球王2025.11.0708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09美國好手輩出 10人晉級年終賽2025.11.0710【養生百味】冬食淡素 防範疾病2025.11.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寶島踏查】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海底射來的光──莊明中2025油畫創作展】燈籠魚的狂想【東瀛遍路】上野公園 花園稻荷神社【藏在剪紙中的故事】南屏別院高雄館【書藝心語】 絕地逢生【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穿越紙廠時空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讀城鄉】從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到圓山別邸【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