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球評:想做就不要等待 文╱張瀞文 |2020.04.14 語音朗讀 39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7年底,曾文誠開始了36天800公里的徒步環島旅行。圖╱曾文誠提供 曾文誠(右)參加113公里超鐵賽。圖╱曾文誠提供 人生的「第3個25年」,曾文誠開始騎單車。圖╱曾文誠提供 球評工作是曾文誠(右)的最愛,不曾有退休的念想。圖╱曾文誠提供 文╱張瀞文「第1個25年,努力學習。第2個25年,努力工作。第3個25年以後,努力做自己。」這是知名棒球球評,人稱「曾公」的曾文誠自述。事實也是如此,曾文誠跑全馬、單車環島、橫渡日月潭、113公里超鐵賽、徒步環島,都是在「第3個25年」。年過50,鐵人三項、腳踏車、徒步環島樣樣來,曾文誠一直都是這麼熱愛運動的人嗎?他搖搖頭:「以前只有游泳,偶爾打打壘球。」做自己想做 「捨」得到更多和一般人一樣,多年前的曾文誠也認為很多事可以退休後再做。但2009年,他母親罹患癌症,發現後不到半年就離世,接著陸續有很多朋友過世,他大受震撼,覺得想做的事就去做,不要等待。也是那些年前後,有人開始邀約曾文誠一起跑步,從簡單的9公里跑起,原本痛恨跑步的他初嘗完賽的美好,發現「沒那麼難!」也開啟了他的極限運動人生。最大的改變出現在2017年,他將自己獨資創辦的運動媒體TSNA(Top Sporting News Agency)無償交棒給公司裡的年輕人。很多人替他可惜,但他說「捨得,卻讓我得到更多,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2017年底,57歲的曾文誠徒步環島,36天走完800公里,問他徒步環島的起心動念,他說一開始沒想太多,純粹是想用比較慢的速度看台灣這片土地。因為走得慢所以看得多,一路上他看見各式各樣的人,有撿垃圾的阿婆、告別式的陌生人,讓他重新思考人生,覺得自己「彷彿按了F5」(重新整理),人生的硬碟清一清,像個儀式,生命邁入另個階段。目標正確 都會走得到從事這麼多需要耐力和體力的運動,難道沒有想要放棄的時刻?曾文誠回:「真的沒有。」曾文誠徒步環島的前兩天,腳起了水泡,疼痛來得又快又急,讓人難耐;「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願的。」他突然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的這段話,如實反映了他的狀態。他解釋,「因為做這些都是『你自己想要的,沒有老闆要求你』的事。」每一場運動對他而言,都是沒有獎牌、沒有成績、沒有後援投手的自我挑戰。同樣是「完成挑戰」,但是橘世代的「極限挑戰」,少了年輕時氣盛不服輸、頭角崢嶸期望被肯定,反而因為走過人生許多風景,相信速度再慢,只要目標正確,都會走得到,而增添更多從容不迫。曾文誠說,他曾看過一篇文章,提到年過50的人跑完超馬的成功率會比年輕人高,雖然體力不若年輕人,卻贏在心態,「永遠相信明天太陽還會起來」。他舉自己為例,跑步的時候就專注地跑,即便被趕上了也不覺得心急,笑說:「馬拉松跑第一名和最後一名,拿到的獎牌是一樣的。」曾文誠是否對運動都是這樣的隨遇而安、專注自己?他想了一下:「年輕時,覺得做60分就好,不用太努力。現在是很想把事情做好,覺得努力必須100,但結果還好。」外在看來很像,都不執著100分的結果,但是心態卻截然不同了。期許自己 每年有新學習曾文誠目前周休3日,仍會講解棒球,過著半退休生活。問他60歲之後想過什麼生活?會真正退休嗎?曾文誠說,年輕時為了養家當球評,不知道是哪一天,突然發現自己最喜歡的事就是邊看球賽,邊跟球迷、觀眾聊天,做起來充滿熱情,做球評再也不是為了收入,所以不會想要從目前的工作退休。但他期許自己,每年都有新的學習,不一定是運動。像公司交棒後他開始重拾畫筆、畫素描。不久前,也掀開家中塵封已久的電子琴,下載了App,無師自學彈琴。享受人生 每天都如賺到這兩年,他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跟著太太鄭淑華學做菜和手工藝、徒步旅行;他說,年輕時唯一的遺憾是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這兩年刻意創造和妻子共同的興趣與生活回憶。曾文誠笑說,現在的每一天,都過得滿足而充實。採訪最後,曾文誠頑皮地透露,他常常聽到80歲的人說:「如果我現在60歲就好。」多數人都在人生終點站前追憶與悔恨。他告訴自己,再也不要說:「如果我現在ⅩⅩ歲就好!」現在的他把自己當成80歲,過60歲的生活。假裝自己已是80歲老先生,卻有60歲的人生與身體可以用,「每一天都有賺到的感覺。」誠如曾文誠在《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書中的扉頁文字「昨天太小、明天太老,今天剛剛好」,每個人的人生選擇,都是走到這時間剛剛好,就出發了。換個心情,所謂「挑戰身心『極限』的運動」,對曾文誠來說,只是生命行到此處,出發剛剛好而已。給50+運動建議曾文誠認為,運動不僅讓身體和外觀變年輕,也會讓人變得有自信、更積極。運動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晚,以下是他給讀者的兩個建議:1.不一定要泡健身房,可以從快走開始,也不用執著走1萬步,走出速度就有運動效果。2.一開始不要太激烈,休息和按摩很重要。曾文誠運動金句.第3個25年以後,努力做自己。.速度再慢,只要目標正確,都會走得到。.看前面都會沒有鬥志,偶爾你要看看後面:「喔!我已經走了那麼久。」.我把自己當80歲,過60歲的生活。 前一篇文章 棄百萬年薪 返鄉養蜂有成 下一篇文章 有機栽種 手工摘 碧螺春飄蜜香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 作者其他文章房地產專家不跟風 搬進夢想退休宅張淑芬執畫筆 彩繪自信人生保持學習初心 豐富人生下半場退休理財 4個步驟達成目標以房養老解惑系列3 公益型以房養老 換照顧兼做愛心以房養老 解惑系列2 申辦以房養老 留意4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