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專家不跟風 搬進夢想退休宅 文╱張瀞文 |2022.03.15 語音朗讀 59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家的客廳桌上,放著張金鶚和太太結婚當天的合照。圖╱黃義書 退休後提起畫筆的張金鶚,專注享受,還開起了畫展。圖╱黃義書 張金鶚的退休宅採光好、通風佳,家裡四周還有親友和學生從世界各地帶給他的鴨子擺飾。 圖╱黃義書 張金鶚認為房子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比市場價值更為重要。圖╱黃義書 文╱張瀞文房地產專家張金鶚去年從政治大學退休了,搬進了夢想的退休宅。房產專家為自己購置的退休宅,一定極具市場指標,這是我們拜訪前的想像。新家位於木柵半山腰,離塵不離群,鄰近任教30幾年的政大,是熟悉的生活圈;離94歲父親的住屋走路只要10分鐘,方便照顧。張金鶚的人生至此住過21間房子,包括年幼時隨父母四處住,求學時期及工作初期租屋,直到政大教書時才購入人生第一屋。現居的退休宅是人生第四屋,是將第一屋及第二屋賣掉,並將父親還在住的第三屋抵押貸款,才完成的換屋夢想。因為退休後待在家的時間多,「房子要讓我更放鬆」,通風、採光、空間他都很喜歡,也考慮到將在此安老,選定公設多、飯店式管理的住宅。進到張金鶚的退休宅,明亮寬敞、充滿綠意,客廳、書房、餐廳是沒有牆的開放式空間,音響環繞,沒有外出行程時,張金鶚就開著古典樂,坐在書牆前的書桌閱讀,晚上打開Netflix看喜歡的影片。全室是無障礙空間,方便老後仍能在屋內自由行動。夫妻各有臥室 相依又獨立值得一提的是,張金鶚和太太王麗芬將原屋的四房改兩房,有各自的臥室、衛浴,夫妻既相依又獨立。張金鶚笑說,退休前兩年他就開始尋覓適合的退休宅,但是太太一直捨不得原屋,不想搬,直到張金鶚提出退休宅可以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她才欣然同意。採訪時,王麗芬剛從社區游泳池回來,對新宅的喜愛溢於言表:「你們有看到陽台嗎?下雨時最棒,我會去陽台吃早餐,坐著靜靜聽雨聲,我是住進這裡才知道原來聽雨聲這麼享受。」張金鶚也得意加碼:「本來想說退休後要早一點睡的,結果房子太舒服了,都捨不得睡覺啊。」此房買在房價高點,花了4千多萬,「那時一個車位330萬,現在280萬,我們還買兩個車位。」一眨眼,光車位就「損失」100萬,張金鶚被朋友調侃:「房地產專家反而買貴了!」他不以為意,對他來說,房子真正的價值在心中,「你喜歡,比市場價值更重要。」新房有故事 師生感情融洽 走進張金鶚的家,他會帶你參觀「新房子」,卻透過每個細節說「舊故事」。像是客廳邊桌上擺著他和太太結婚時的合照,便說起了當晚趣事;陽台放著他們用前一屋裝潢剩下的瓷磚拼貼出的馬賽克鴨子,「我第一屋要搬到第二屋時,歷屆學生出動了21台車幫我搬,我笑他們是全台最高學歷搬家公司。」他呵呵呵笑著,他教過的150多位學生們組成的「鴨子家族」和他們夫妻一直維持緊密關係,讓這對頂客夫妻反而有更多「孩子」。 張金鶚一生授課、寫書、任公職,都在追求居住正義——政策上落實合理的房價制度,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居住自主權;而他也用自己的人生換屋選擇,在實踐這個追求。房地產專家想透過他的退休宅說的是,退休宅不一定要具市場指標,但一定要回應你對退休生活的想望。退休需整體規畫 花錢也要學習2019年,張金鶚從任教32年的政大退休,一退休就出國玩了一個月,並把旅遊紀錄做成書。這一年多,初探繪畫領域的張金鶚創作了近60幅作品,日前才剛結束在土銀館前藝文走廊的畫展。 買房、旅行、出書、開畫展……,說起退休生活,張金鶚直呼過癮:「早知道就早點退休!」在更長壽的社會,難道不會擔心錢不夠用?張金鶚說,他除了有房、有退休金、有保險外,仍然兼任土地銀行常務董事,也擔任清大榮譽講座教授,還有一些講座、課程等,並未真正從職場退下,但是對他來說,比「固定收入」更重要的是,他透過這些事傳承專業、延續了生命價值。他認為,比退休理財更需要的是整體退休規畫,在退休兩年前,他在有倒數功能的App寫下退休規畫及預計達成日,因此順利在退休這一年買房、學畫、學古典樂賞析。他認為,60到80歲是人生的豐收期,如何好好花錢、好好享受,是需要學習與規畫的。張金鶚大學念的是建築,同學們都很會畫畫,他卻自認沒有繪畫天分不敢提筆,沒有往建築領域發展。反而到了退休,拿起了畫筆,開起了畫展。畫畫時的他情感豐富、專注、快樂,這些愉快經驗不用比較、不需排好壞,只與自己有關,因此他也在退休這一年體會了,要過一個「安可人生」,就得不要怕、不比較、勇敢做自己。熟齡換房量力而為 不當屋奴退休後須要換屋嗎?「一般人平均每10年換一次屋。」學者出身的張金鶚舉大數據說明,房屋的品質會隨居住年限下降,但是人的所得會成長、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會提高,「居住品質和所得大約10年會出現黃金交叉。」「買房」幾乎是人生最大筆的消費,而要不要換屋?怎麼換?唯有「做自己的功課」,才有機會擺脫市場迷思、房仲話術,做適當的決策。他建議,先列出自己的「居住史」:出生至今住過多少房子?每間住多久?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從這些問題建立自己對住宅的「心中之尺」。接著去了解「市場之尺」,張金鶚建議善用公益平台「好時價」查詢想買的房子的客觀價格,並評估自己可負擔的能力。整個過程中「時機」是最不重要的,「因為你要的是自住,住至少5年以上,要看重的是自己的需要。」熟齡換屋,張金鶚提醒選在熟悉生活圈,選擇地段時選小區位(鄰里生活機能)而非大區位(距離市中心遠近),例如張金鶚就曾建議沒有太多預算的政大年輕同事,購屋時選擇深坑生活機能佳的房子。張金鶚強調,房子應該成為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地方,不要去買能力無法負擔的房子,「要當屋主不要當屋奴」。 若沒有預算換房,張金鶚建議,20年以上的房子要定期做健檢,需要空間改造時花點錢整修即可。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用表演說話 陳湘琪活出無悔人生 下一篇文章 台灣癌症之母 88歲救人腳步不歇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 作者其他文章張淑芬執畫筆 彩繪自信人生保持學習初心 豐富人生下半場退休理財 4個步驟達成目標以房養老解惑系列3 公益型以房養老 換照顧兼做愛心以房養老 解惑系列2 申辦以房養老 留意4件事咖啡館聊生死 練習好好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