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專家不跟風 搬進夢想退休宅 文╱張瀞文 |2022.03.15 語音朗讀 61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家的客廳桌上,放著張金鶚和太太結婚當天的合照。圖╱黃義書 退休後提起畫筆的張金鶚,專注享受,還開起了畫展。圖╱黃義書 張金鶚的退休宅採光好、通風佳,家裡四周還有親友和學生從世界各地帶給他的鴨子擺飾。 圖╱黃義書 張金鶚認為房子在自己心中的價值,比市場價值更為重要。圖╱黃義書 文╱張瀞文房地產專家張金鶚去年從政治大學退休了,搬進了夢想的退休宅。房產專家為自己購置的退休宅,一定極具市場指標,這是我們拜訪前的想像。新家位於木柵半山腰,離塵不離群,鄰近任教30幾年的政大,是熟悉的生活圈;離94歲父親的住屋走路只要10分鐘,方便照顧。張金鶚的人生至此住過21間房子,包括年幼時隨父母四處住,求學時期及工作初期租屋,直到政大教書時才購入人生第一屋。現居的退休宅是人生第四屋,是將第一屋及第二屋賣掉,並將父親還在住的第三屋抵押貸款,才完成的換屋夢想。因為退休後待在家的時間多,「房子要讓我更放鬆」,通風、採光、空間他都很喜歡,也考慮到將在此安老,選定公設多、飯店式管理的住宅。進到張金鶚的退休宅,明亮寬敞、充滿綠意,客廳、書房、餐廳是沒有牆的開放式空間,音響環繞,沒有外出行程時,張金鶚就開著古典樂,坐在書牆前的書桌閱讀,晚上打開Netflix看喜歡的影片。全室是無障礙空間,方便老後仍能在屋內自由行動。夫妻各有臥室 相依又獨立值得一提的是,張金鶚和太太王麗芬將原屋的四房改兩房,有各自的臥室、衛浴,夫妻既相依又獨立。張金鶚笑說,退休前兩年他就開始尋覓適合的退休宅,但是太太一直捨不得原屋,不想搬,直到張金鶚提出退休宅可以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她才欣然同意。採訪時,王麗芬剛從社區游泳池回來,對新宅的喜愛溢於言表:「你們有看到陽台嗎?下雨時最棒,我會去陽台吃早餐,坐著靜靜聽雨聲,我是住進這裡才知道原來聽雨聲這麼享受。」張金鶚也得意加碼:「本來想說退休後要早一點睡的,結果房子太舒服了,都捨不得睡覺啊。」此房買在房價高點,花了4千多萬,「那時一個車位330萬,現在280萬,我們還買兩個車位。」一眨眼,光車位就「損失」100萬,張金鶚被朋友調侃:「房地產專家反而買貴了!」他不以為意,對他來說,房子真正的價值在心中,「你喜歡,比市場價值更重要。」新房有故事 師生感情融洽 走進張金鶚的家,他會帶你參觀「新房子」,卻透過每個細節說「舊故事」。像是客廳邊桌上擺著他和太太結婚時的合照,便說起了當晚趣事;陽台放著他們用前一屋裝潢剩下的瓷磚拼貼出的馬賽克鴨子,「我第一屋要搬到第二屋時,歷屆學生出動了21台車幫我搬,我笑他們是全台最高學歷搬家公司。」他呵呵呵笑著,他教過的150多位學生們組成的「鴨子家族」和他們夫妻一直維持緊密關係,讓這對頂客夫妻反而有更多「孩子」。 張金鶚一生授課、寫書、任公職,都在追求居住正義——政策上落實合理的房價制度,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居住自主權;而他也用自己的人生換屋選擇,在實踐這個追求。房地產專家想透過他的退休宅說的是,退休宅不一定要具市場指標,但一定要回應你對退休生活的想望。退休需整體規畫 花錢也要學習2019年,張金鶚從任教32年的政大退休,一退休就出國玩了一個月,並把旅遊紀錄做成書。這一年多,初探繪畫領域的張金鶚創作了近60幅作品,日前才剛結束在土銀館前藝文走廊的畫展。 買房、旅行、出書、開畫展……,說起退休生活,張金鶚直呼過癮:「早知道就早點退休!」在更長壽的社會,難道不會擔心錢不夠用?張金鶚說,他除了有房、有退休金、有保險外,仍然兼任土地銀行常務董事,也擔任清大榮譽講座教授,還有一些講座、課程等,並未真正從職場退下,但是對他來說,比「固定收入」更重要的是,他透過這些事傳承專業、延續了生命價值。他認為,比退休理財更需要的是整體退休規畫,在退休兩年前,他在有倒數功能的App寫下退休規畫及預計達成日,因此順利在退休這一年買房、學畫、學古典樂賞析。他認為,60到80歲是人生的豐收期,如何好好花錢、好好享受,是需要學習與規畫的。張金鶚大學念的是建築,同學們都很會畫畫,他卻自認沒有繪畫天分不敢提筆,沒有往建築領域發展。反而到了退休,拿起了畫筆,開起了畫展。畫畫時的他情感豐富、專注、快樂,這些愉快經驗不用比較、不需排好壞,只與自己有關,因此他也在退休這一年體會了,要過一個「安可人生」,就得不要怕、不比較、勇敢做自己。熟齡換房量力而為 不當屋奴退休後須要換屋嗎?「一般人平均每10年換一次屋。」學者出身的張金鶚舉大數據說明,房屋的品質會隨居住年限下降,但是人的所得會成長、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會提高,「居住品質和所得大約10年會出現黃金交叉。」「買房」幾乎是人生最大筆的消費,而要不要換屋?怎麼換?唯有「做自己的功課」,才有機會擺脫市場迷思、房仲話術,做適當的決策。他建議,先列出自己的「居住史」:出生至今住過多少房子?每間住多久?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從這些問題建立自己對住宅的「心中之尺」。接著去了解「市場之尺」,張金鶚建議善用公益平台「好時價」查詢想買的房子的客觀價格,並評估自己可負擔的能力。整個過程中「時機」是最不重要的,「因為你要的是自住,住至少5年以上,要看重的是自己的需要。」熟齡換屋,張金鶚提醒選在熟悉生活圈,選擇地段時選小區位(鄰里生活機能)而非大區位(距離市中心遠近),例如張金鶚就曾建議沒有太多預算的政大年輕同事,購屋時選擇深坑生活機能佳的房子。張金鶚強調,房子應該成為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地方,不要去買能力無法負擔的房子,「要當屋主不要當屋奴」。 若沒有預算換房,張金鶚建議,20年以上的房子要定期做健檢,需要空間改造時花點錢整修即可。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用表演說話 陳湘琪活出無悔人生 下一篇文章 台灣癌症之母 88歲救人腳步不歇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張淑芬執畫筆 彩繪自信人生保持學習初心 豐富人生下半場退休理財 4個步驟達成目標以房養老解惑系列3 公益型以房養老 換照顧兼做愛心以房養老 解惑系列2 申辦以房養老 留意4件事咖啡館聊生死 練習好好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