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2】隨堂開示錄 56 與作家韓少功先生對話

星雲大師 |2019.12.25
2388觀看次
字級
南京棲霞山美麗風光。圖/人間社記者普存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17

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 2-2

與作家韓少功先生對話
時間:2013年1月6日
地點:海南省廣播電視總台演播廳

韓少功先生:很高興看到現在很多寺廟香火很旺,也有很多信眾因此受益,但不可迴避的,就是商業化的傾向。某一些宗教場所,包括其他教派也有這種情況,就是變得商業化,它不是啟人心智,而是有所目的,讓這些宗教場所變得庸俗化甚至惡俗。我到佛光山之後,感覺佛光山是一個很乾淨的地方。您是如何思考和應對這種商業化的情形?

大師:宗教不可以商業化。所以我在全世界建了幾百個寺廟,包括大的寺廟也很大,美術館也好多間,但是都沒有收過一塊錢門票。因為宗教收門票會淪為商業化,就是買賣。宗教是純潔的信仰,就像一般人認為到寺廟「撞頭鐘」、「燒頭香」要多少錢。其實你撞你的頭鐘,我撞我的頭鐘,他撞他的頭鐘,各人都有各人的頭鐘。如果我今年正月初一很忙,要到三月才有時間去敲,那就是我的頭鐘,跟你不得關係。燒頭香,也沒有一定要在哪一天、幾分幾秒;即使我六月才來燒香,這也是我的頭香。所以,信仰是在於自己的一點善心、信心,並不在於拿多少錢。
大陸的寺廟賣門票,我比較不贊成。為什麼?因為那許多寺廟都是信徒捐錢、做功德建設的,他們都是老闆,現在老闆回來了,還要向他們收門票嗎?這是不行的。我想,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未來會更好!
提問一:您對人生幸福生活的描述,一是要安全,接著是物質生活,然後是精神生活、藝術生活,最後還要有幸福生活。但是這個描述非常的完美,實際上可能很多人很難全部做到。我們要如何追求自己的生活呢?再者,對於幸福生活的理解,佛教徒跟普通人是不是會有不同?是怎麼樣的不同?

大師:人生的幸福都是一樣的。不過我想,在社會上,我們講「五欲塵勞」,哪個人不喜歡實踐自己的願望,希望自己能多一點、好一點呢?你往前走,前面的路很窄,大家都要往前擠;其實你往後走,也會有另外一個世界。前面有半個世界,後面也有半個世界,以退為進,退步原來是向前,這就是不一樣的觀念了。
或者有的人覺得人生要酒色財氣的生活,才會感到快樂;但也有人認為那是一時麻醉,吃得太多,吃壞了身體,這也是一種快樂帶來的麻煩。像過去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講究的是人心的昇華,人格的曠大,對自己欲望的克制;甚至在苦難中還要為人服務,他認為在「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裡面就有快樂。
那麼,修道人的快樂是什麼?我來海南島以前,有一位跟隨我六十年以上的弟子問我:「師父,您對於死亡有什麼看法?」
我說,我覺得死也很美,死等於睡覺,也很快樂、安樂,我一點都不介意,從沒想過死亡有什麼好計較、有什麼好畏懼的,該來的就來了,本來我們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想,就只是這一點不同的看法。
人生要能可以看得破,能可以不計較、不比較,瀟灑自在活著,尤其台灣、海南都是海島,一眼望去都是遼闊的大海,無邊無際的天空,人生的世界觀應該要是很昇華、很曠大的。我覺得人活著的每一刻都很美,一個美,就足夠了。人如果是無聊地活了幾百年、幾千年,那也很痛苦。
等於有些信徒見到我,會說:「師父,你要保重身體,活到一百二十歲啊!」我說,你不要拿苦給我受。我現在才八、九十歲,耳朵聽聲音也聽不清楚了,說話也說得顛倒了,手腳也不方便了,再老下去只是增加我更多的苦難,這不好。花要凋謝時,給它凋謝;凋謝了以後,春天再來,又會開花結果。所以,輪迴也很好。我想,這就是一點不同的看法。

提問二:現在很多人的思想理念,與佛教會有一定的衝突,例如佛教講慈悲和尊重生命,可是現在很多人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釣魚,把小魚、小蝦折磨到死。請大師就殺生的問題為我們慈悲開示。
大師:其實佛教戒殺生,但是也不是那麼刻板。比方一個壞人殺害了很多好人,要讓他這樣繼續下去嗎?我不如殺一個救百個、救千個。這樣的殺生不能說完全不對,當然,這個世間,凡事都要自己負責。負什麼責任?要負法律的責任、天道的責任、因果的責任。
說到「放生」,現在台灣好多地方都在提倡放生,事實上,現在最重要的應該是「放人」,人的生命最重要。
人的苦難都沒有解決,光是去放鳥、放魚也不對。像很多愚昧的人,為了自己的婚喪喜慶,就要人去捕鳥、抓魚來給他放生,以為這樣就有功德。然而這些鳥雀、魚蝦經過一番的折騰已經死了不少,甚至放了以後能不能生存也很難說。這又怎麼能叫做「放生」?這是「放死」啊。
要怎麼放生呢?重視生態,愛護環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大家共同成長,創造我們美好的人生,這樣的放生倒是比較有意義。

主持人:今天我們能坐到這裡聆聽大師的講演,與大師一起座談,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榮幸。大師剛才講了,他已經是八十六歲高齡,還在為兩岸的文化交流,為我們從精神上能夠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著,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星雲大師。謝謝!(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