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67

星雲大師  |2019.08.29
2298觀看次
字級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千古以來一直是人們不解的迷思,可否請大師再針對死亡後的現象、情景,多做一些開示。圖/周云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4

文/星雲大師

認識死亡後的現象

【問】「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千古以來一直是人們不解的迷思,可否請大師再針對死亡後的現象、情景,多做一些開示。

【答】前面講過,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人生的實相,死亡是人人所不能或免的。甚至人以外的一切眾生,無論智愚賢不肖,最終都免不了一死。只不過死亡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各不同,依經典記載,死亡可分為四大種類:

一、壽盡而死:這是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如同燈油燃盡,燈火自然就會熄滅。一般人雖然莫不希望「延年益壽」,但總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間,到頭來還是免不了黃土一坏。所謂:「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這是說明人壽有限,在劫難逃。
二、福盡而死:經上說:「世人無知生死,肉眼不知罪福。」一切眾生的壽命就像水上的氣泡,氣散則滅;一旦自己擁有的福報揮霍盡了,自然就會人死神去。這就如千金散盡的富翁淪為乞丐,經久會餓死、凍死,是一樣的道理。
三、意外而死: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是指本來不應該死,因為遭受意外,迴避不及而身首異處。例如:戰死、車禍亡故、被人刺殺,乃至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難以預知的。俗語說:「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就是形容這種變故。
四、自如而死: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而自如的死法,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裡有很多修持功夫深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因緣聚散及道法圓滿為生死,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
其實,所謂生命,包含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死亡並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灰飛煙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裡,因此佛經對於死亡的觀念,有很多積極性的譬喻,例如:死如出獄、死如再生、死如畢業、死如移民、死如搬家、死如換衣、死如新陳代謝等。
死亡是軀殼形體從有形、有限,轉化為無形、無限,因此死後的境況與生前有所不同。從下面三點比較,可以知道一些死後的概況:


一、不受時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時間和空間的限隔,不能隨心所欲,萬里遨遊,也無法返老還童,縱情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脫離形體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來去,穿越三界時空。
二、沒有肉體的負擔:《法句譬喻經》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餵他吃,冷了要替他加衣,生病時要忍受病苦的痛楚。這個身體所帶給我們的煩惱,遠比帶給我們的快樂多。而死亡之後,神識不再受軀殼的牽制,不必再去侍候這個色身,也就沒有飢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三、具有人天的神通:活著的時候,人的種種能力都受到軀體的限制,死後則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夠穿牆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聽到耳朵所聽不到的訊息。而且神識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的飛行,其運動的速度可以隨意念所生而無遠弗屆。除了佛陀的金剛座、母親的子宮不能穿越之外,其餘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礙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動即至」。


一般人總是畏懼死亡,尤其老年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死亡痛不痛苦?死亡以後到哪裡去?如果確知死亡的那一刻能夠不痛不苦,就如睡覺一樣;乃至知道死亡以後可以上天堂,或者再來人間,甚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死亡不也是很美好的事嗎? 
有一個老太太臨終之前,兒女、親戚、朋友都到醫院來看他。老太太的大兒子是個牧師,他說:「媽媽就快要去了,我們來替他祈禱,願他上升天國吧!」老太太突然張開眼睛,說:「在上升天國之前,你們弄一杯酒來給我喝好嗎?」這是媽媽臨死之前的願望,應該要滿足他,於是兒女們趕快找酒來給媽媽喝。喝過酒以後,他又說:「再有一支菸抽那就更好了。」這時小兒子說:「媽媽,醫生說,臨終的人不可以抽菸。」媽媽說:「什麼醫生?死的是我又不是醫生,我就是要抽菸。」想想,這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因此趕快找一支菸來給媽媽抽。喝過酒,菸也抽了,老太太一臉滿足的含笑對兒女們說:「人生真是美啊!謝謝大家,未來再見!」
面對死亡,能夠這麼灑脫,死亡又何懼?因此,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死亡的真相,死亡對我們而言,就像領了一張出國觀光的護照,到處可以海闊天空,悠遊自在。死亡也像移民一樣,只要你有生存的資本,只要你有功德法財,即使換一個國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所以死亡並不可怕,死亡之後到哪裡去才是要緊的事。(待續)


【延伸閱讀】
中陰身


人死之後,到那裡去呢?人之死後,在還沒有投胎轉世之前,他是一個「中陰身」的地位。
什麼叫「中陰身」?簡單的說,就是生死之間並不是沒有「我」這個人了,我的心業還存在,這個心業就叫做「中陰身」。
中陰身的生命有多長?在人生數十寒暑之後,轉世投胎為牛為馬,為天人為阿修羅;從這到那,可能數百年,可能是數小時,但中陰身的年齡究竟有多長?以經典論,中陰身只是生死中間的一個過渡,它可以長四十九天,也可能只是短暫的幾秒鐘之間。
在中陰身的階段,是靠著自己往昔的行為業力,在五趣六道中去找他的緣分轉世。有時候是隨著重的業力去投胎,有時是隨念的業力去轉世,有時是隨著習慣記憶,朝著印象深刻的地方走去。
中陰身是個一尺多長,類似幽浮的一個陰暗的東西,它在大氣虛空中飄浮,找尋它的歸宿。有時它會經過一道白色的長洞,穿過這個長洞,必定投生於善道,所謂天、人之類;如果是罪惡深重的人,他就會經過一個黑色的長洞,穿過黑洞,可能是地獄、餓鬼、畜生。就好像人間犯了罪刑被囚禁的人,送到那一間牢房都不是太嚴重,因為服刑完畢就可以出獄;中陰身投胎後,不管生在那一道,只要業報受盡,還是會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人死之後在中陰身時,我們要預知它的未來,其實從往生時刻的屍體,也可以找到一點訊息,如「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是可以測量的。
當中陰身尚未找到歸宿,在大氣裡浮沉的時候,在陽間的眷屬為他誦經、拜懺,這種祝福的心力會影響到他的去處與未來。誦經是家人和有德者對亡者未來轉世投胎所做的一種教化和引導,這是一種中陰身教育。
死亡不見得是值得悲哀的事,等於木柴燒完以後,中間有個火源接續傳遞到另一根木材,木材就會繼續燃燒,所謂「薪盡火傳」,人的生命永遠不死。所以人生對於未來不必畏懼恐怖,不必認為未來是幻滅的人生,你有信心生命不死,死得了身體死不了生命。所以吾人不要生死顛倒,心生恐怖,我們應該積極行善,以為未來找尋人生更高、更大的出路。


──摘錄自星雲大師著《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