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68

星雲大師 |2019.08.30
1870觀看次
字級
圖/晨露
圖/晨露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5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民間習俗的看法

【問】中國的習俗中,對於客死他鄉者,認為遺體不能返回家中,甚至有拜「腳尾飯」,以及燒「往生錢」、「房子」、「電器用品」給亡者的習俗,請問大師,亡者真能收到這些東西嗎?佛教對這些民間習俗及禁忌有何看法呢?

【答】中國人一向重視「壽終正寢」,認為客死他鄉,或是在外車禍死亡的人遺體不能返回家中,否則會不吉利。其實過去農業社會裡,人們多半一生守在自己的家園,客死他鄉的機率比較小;但現代工商社會,許多人外出謀生,橫死在外地的人愈來愈多。一個人死在他鄉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不讓他回家?如果能換個觀點想:「他一個人死在外面很可憐,要趕快讓他回到家裡,他會感覺比較溫暖、安心。」那就沒有什麼忌諱了。
另外,中國民間有一種習俗,人死之後要燒金銀紙,也就是「往生錢」。現在更衍生出燒「房子」、「電器用品」,甚至「汽車」、「手機」等物品。這是源於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人死必到陰間做鬼,親友唯恐其在黃泉路上無資可用,所以才有燒冥紙的做法,為的是要讓祖先在陰間的日子好過一點。
其實這種想法不但大錯特錯,而且是對父母長輩的大不敬。因為人死之後,會隨著各人的業力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除非是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的眾生,否則人死之後並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如果我們想當然爾的把祖先認為死後必然為鬼,難道父母親人在我們的心目中是個大惡人嗎?我們為什麼不想:父母親人去逝,是到天界去享樂,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呢?
所以,佛教雖然承認鬼的存在,但並不是人死必然為鬼;人離開了這個世界,前往的地方也不僅僅是地獄而已,也許是往生淨土安養,也許是到天堂享樂,也許是再降生為人。而決定人死亡之後投胎轉世所依憑的業力,則可分為三種:

一、隨重的業報:就生前所造的善惡業中,何者為重,何者先報。
二、隨憶念的業報:由八識田中的憶念種子決定去向。譬如有人出門,茫然來到十字路口,東西南北,不知去向何方?這時突然憶起西街有一位朋友,就朝西方走去。人在臨命終時,也會隨憶念而受報。
三、隨習慣的業報:就各人日常的習慣而受報。譬如修淨土法門的人,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目的就是要養成念佛的習慣,一旦臨命終時,一聲佛號就能與佛感應道交,而得往生極樂淨土。

因此,人死不一定為鬼;即使是鬼,其能享用的資具也要依自己的福德而定。如果是沒有福德者,再多的冥紙對他也沒有用;如果是有福德者,就算沒有冥紙,也能得到供養。
不過,中國人向來重視孝道,為了慎終追遠,表達對亡者的思念、敬意及關懷,西洋人用獻花的方式,中國人則燒金銀紙,作法不同,心意一樣,也無可厚非。但是最好不要太鋪張浪費,甚至可以提升作法,例如建紀念堂、紀念像、紀念塔,設置獎學金、修橋鋪路、印經書、裝佛像,也是對先人很好的紀念方式。當然,若能趁著長輩親人在世時,好好的孝養,則比死後才燒紙錢、紙房子,要來得積極而且有意義多了。(待續)

【延伸閱讀】

燒金銀紙

慎終追遠,這是中國固有的美德!在中國民間,有燒金銀紙來表達對逝世的親人關懷、孝敬之意的習慣。
在中國大陸,用銀色的錫箔,紮成元寶,對亡者表示敬意。也有一些地方,用紙印上「往生咒」,認為可以作為亡者經濟上的補助。台灣更是簡潔明了,就在一張金黃色的紙上,貼一個金銀的錫箔,認為燒給亡者,就可以當錢用了。
燒金銀紙,多少年來已在台灣蔚成習俗。尤其台灣的廟觀,用金銀紙燒給神明,大批大批的,甚至幾天幾夜都燒不完。
有人說,燒金銀紙製造環境汙染,而且太過浪費,就和抽菸一樣,都是浪費社會的資源。所以,有的佛教道場就喊出「不燒金銀紙」,改為「樂捐功德金」。
但是,近年來,燒金銀紙又再擴大而為燒紙紮的房子、紙紮的箱子,甚至還有紙人、紙馬;更有甚者,燒紙紮的摩托車、紙紮的汽車等。
此中,有的人就是因為發生車禍而亡者;在陽間因車禍而逝世,到了陰間,你又給他汽車,萬一再出車禍,你要他往生到什麼地方去呢?
甚至於許多的房子、人、馬,你燒了以後,如果陰界的亡者真的能夠受用,但是你沒有給他很多的土地,你要他把房子、人、馬安置在什麼地方呢?這都成為這許多民間習俗惹人爭議的地方。
當然,佛教主張只要一束香花,幾碟素果,就是表達對先人最大的敬意。但是對於燒金銀紙,佛教並無人對此提出批評、排斥,反而是西方人士對於中國的這些民間習俗,認為實在是非常的怪異。
西方人士認為以一束鮮花來祭拜亡者,是最莊嚴、合適的了;佛教也非常認可。但是,無論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神祇、冥界的敬意,其實不必議論誰對誰錯?誰是誰非?這些都只是聊表世人的一份心意而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於一些民俗祭禮,實在也應該做一些適合現代的改良。例如,以提供獎助學金來贊助青年學子、幫助傷殘人士、布施社會公益、助印善書報刊等,以此功德來回向神祇、冥界、先人,不是比燒金銀紙還要來得更有意義嗎?──摘錄自星雲大師著《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