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事】公園號酸梅湯

文╱吳鈞堯 |2019.06.05
3343觀看次
字級
老字號「公園號酸梅湯」,仍是許多人的回憶。圖/吳鈞堯

文/吳鈞堯

「公園號酸梅湯」吸引我的,是那一個「湯」字。

「湯」與「汁」,在我認知中濃淡不一。「湯」隆重且料多,多種食材以文火慢燉,比如人參雞湯、佛跳牆、番茄濃湯等;而「汁」則是輕便些,喝水擠一點檸檬,我們會說汁,而不會說擠一點「檸檬湯」,到冰果店點飲料,也不會說要一杯「柳丁湯」。湯與汁的區別,「火」是關鍵了,有火慎重烹煮的是「湯」,其餘便是「汁」了。

公園號酸梅以「湯」為名,便有股慎重、萃取的意思。細敲之下,果然不差,以烏梅、山楂、甘草跟桂花熬煮六小時,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衡陽路側門,一開就是一甲子。

我親見朱天心許多次。讀大學時聽她演講,談《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近幾年偶爾一起評審,在北一女或台積電,卻老是忘了問她,當年怎麼從北一女中閒步到公園附近,喝一杯酸梅湯?當年的售價也不是二十五、三十,而更便宜,一個店剛剛創立時的售價,也像極了人們的年紀,總是五塊、十元開始堆疊,我們老去,價格也漸漸陳了。

我多次在報導當中看到朱天心與公園號的連結,最近一次是在魚夫所寫的台北城文章,魚夫細數重慶南路、西門町等區域的過往,讀著讀著,我便看到許多個小綠綠在公園號買酸梅湯的模樣。我性喜酸澀,在喝茶而非飲酒的少年時,我服役龍潭陸軍總部,添購留營駐守的零食,不是佐酒的堅果、肉乾,而是一包酸梅、一包橄欖、再一包芒果乾。

我對「酸」的喜好從五、六歲就有記憶了,手持一顆紅酸梅,舔一口,酸得吱吱叫,再一口依然叫吱吱,喜悅感卻非常飽和。還有一款糖果內餡含有酸梅一枚,糖果融化,鮮甜的味道充滿口腔,我忍不住翻攪舌尖,探一枚蚌殼那樣,挑它、逗它,終於含到淡淡的酸。我好奇,這款糖果賣的是甜還是酸?極甜後,跟著微酸、非常酸,這款糖果的發明人,該是把人生的隱喻濃縮在一粒糖果裡了。

走過不同階段的零食時代,喜歡酸的人從來不是多數。草莓口味以其香軟滋味跟暖洋洋色調,是少女的最愛;巧克力已不稀罕,八○年代以及之前,對於它的微苦頗有怨言。我走過的多數時代,「甜」總是名門正派,苦的、辣的、嗆的都是冷門,何況是「酸」的?

我喜歡酸,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一個酸梅可以讓人吃上一小時,而一顆糖果三兩下就啃完了。所以我當然好奇,小綠綠以及其他人,怎麼會喜歡上「酸」?

老店「公園號酸梅湯」,用的器具也老陳,內用時,使用台鐵老火車時代,喝熱茶的玻璃杯。厚玻璃、厚杯口,真的搭上台鐵時,還能沖泡茶葉。那光景是如此,台鐵員工手持裝了滾盪熱開水的大鐵壺,挨著一個一個車廂為人添茶水。塑膠瓶還沒有成為生活日常,開飲機少之又少,到車廂後頭拿玻璃杯時,也可以拿一個杯蓋,泡茶葉時,茶香才能鎮住。台鐵早沒有這項服務了。玻璃杯撤出台鐵前,我也搭乘過,大家計較玻璃杯乾淨嗎?尤其B型肝炎流傳時,政府推動「公筷母匙」,大家對一個流浪了好久的玻璃杯,開始有了戒心。但它作為一種懷舊,出現在「公園號酸梅湯」中,卻別具意義了。

那一層「舊」,意味著物資不豐,那一層舊,也是我們走過的路,一款酸梅湯,當它以不變的滋味,對鏡我們發福了、發達了以及孱弱與蒼白,那一層「舊」便是青春年少了。

「公園號酸梅湯」從過去一台推車,掙得自己店面,雖位於一隅,卻是許多人的回憶,名媛孫芸芸、資深藝人陳莎莉等,都常來憶舊回味。這些,其實都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名「新公園」,是我高中時代常去的踏青之地,當時的公園不像現在不設圍籬,門戶大開,只設了幾個門,我們一行人逛到魚池附近,出衡陽路就看到醒目的店招,除了店名之外,還有「衛生第一」四個字。那是一個俗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以多食細菌保健,掩飾衛生的低迷。

現在少有店招強調「衛生第一」這幾個大字,那已經內化,成為每一個店家的基因。當時不知道「公園號酸梅湯」的赫赫大名,它就只是一個尋常的小店,門前不像陳三鼎、或鼎泰豐擠了排隊人潮。排隊的人龍,可以簇擁店的威勢,可以不認識它,但排隊的氣勢,任誰都能領略。也許在後來的老街,有以阿婆為名的酸梅汁擁有排隊小蛇,但年輕時經過「公園號酸梅湯」、以及上班後常往衡陽路側門走,很少見它萬頭攢動,而是很愜意地讓出它的安靜,給轉角的風與陽光。

幼獅曾在衡陽路有自己的門市,公司的福利之一是三節發送購書禮卷,門市成為我常訪的書店。門市作為員工的讀書補給站當然寬慰人心,但從實質層面,它每一個月幾乎都虧損十幾萬,它轉租給超商一反赤字,而能月月盈餘,但我少走往衡陽路側門。

我嗜酸、愛酸,醃製的酸梅、橄欖、甜桃乾等,更經常食用,嚴重到體檢時,某一個數值異常,報告說,得減少醃製物攝取。我沒有被報告嚇阻,依然愛食,有次到高雄師大評審,及早到達與老師們閒聊,得知有位職員擅長釀造青梅,我馬上口齒生延,訂購一大桶。這些年,我漸漸少食醃製品了,雖然酸梅湯與醃製品相距甚遠,但以「酸」為主味,仍像孿生姊妹一般。

二○一六年五月,我辭了《幼獅文藝》主編,曾就空,分赴十七年來經常駐足的地方,「公園號酸梅湯」也是其一。外帶了一杯,走進公園,魚池中鯉魚活躍,石椅上有老人與情人,我沒有仔細的味蕾,分辨湯頭的各個成分,但它們合而為一時,我就知道,這是我年輕時喝過的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