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及盛放如煙火的穗花棋盤腳花串
圖/品味私塾提供
含苞及盛放如煙火的穗花棋盤腳花串
圖/品味私塾提供
文/王文靜
種子大如拳頭的兩株水耕植物,一株直挺挺的氣勢昂然,另一株彎出S腰。乳白根鬚在盛水的玻璃杯裡茂密,支撐驕傲的綠莖大葉。「這是什麼啊?」我不禁讚歎友人的綠手指。
「棋盤腳!」
我想起,初夏到宜蘭小住,清晨與妙志法師在龍潭湖散步。湖邊的穗花棋盤腳,一株株垂著長串倒掛花序如「粉撲」;湖上,飄著像小肉粽的種子。初升的陽光驅散昨晚「湖邊夏夜Party」,一朵朵粉撲落下,濃郁花香未盡散,熱鬧剛剛安靜。樹悄然,正似「灰姑娘南瓜車」的最後鐘響。
昨夜,穗花棋盤腳樹上,發生了什麼事?如果,補一個望遠鏡偷窺,將會看到:樹上,一公尺長、帶著數十朵花苞的花序,到黑夜逐漸綻放,就像散發濃郁花香的夏季煙火 。然後,覓食的夜行昆蟲、夜蛾飛來。愈晚花況愈好,但只開一夜。黎明時,花就落下。
嗅覺極好的夜蛾在老遠就能聞到香氣,被吸引過來後,伸出細長的嘴入花心吸蜜,身體因此沾上大量花粉。一朵飽不了,繼續鑽到下一朵時,身上花粉便可被帶到另一朵而完成授粉。穗花棋盤腳餵養夜蛾,夜蛾也幫著穗花棋盤腳「傳宗接代」。
只有一個月壽命的夜蛾,與只有一天生命的穗花棋盤腳,成為莫逆之交,相交一億年,遠在地球還沒有人類時,牠╱它們就已「相依為命」。
穗花棋盤腳以它極為短暫的生命,延續下一個生命。但它為何不開久一點?穗花棋盤腳,為何在夏夜開花與授粉?
活躍在南太平洋海濱地區的它,是要「避暑」──避開白天高溫與烈日造成的花瓣凋萎與水分流失。說白話一點,就為了「活著」以傳宗接代。
穗花棋盤腳夜晚開花後,就以濃郁的香味傳播得更遠,吸引授粉者。
同樣的好奇,我也投射在夜蛾:為何晝伏夜出?原來,一樣的道理,為了「活著」:
一,避開敵人:白天天敵多,如鳥類和部分昆蟲。
趁著敵人在夜間睡覺時,牠才出來。白天休息的時候,就「偽裝」,棕灰樹皮、枯葉花紋的翅膀,能隱身在棲木與落葉間。
二:白天搶不過別人:避開與蝴蝶、蜜蜂競爭花蜜。
兩種要活下來的生物,一花一蟲,慢慢演化為晝伏夜出的生活。夏夜的世界,毫不遜色於白天,當人們入睡時,地球並不是靜默,而是生氣盎然地繼續運轉。
夜行者,是弱者?還是能趨吉避凶的智者?
夜蛾祖先(原始蛾),其實,嘴巴不是細長的。二億年前的地球,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候的夜蛾祖先吃松樹等汁液或真菌等。從化石發現,牠們的嘴還有咀嚼功能,不是今天的細長型。現在的細長嘴,是地球在一億二千萬年前開花植物出現後,牠們因攝食方式的改變,才逐漸演化的。
晨走之後,隨妙志法師回到「仁愛之家」。前庭水塘邊,有一株花未盡落的穗花棋盤腳,懸掛著一串串、一層層的花簾,地上則是「粉撲地毯」。我走過樹下,回頭再穿一次、又一次,趁著太陽還沒熾熱前,與穗花棋盤腳夏日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