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雲上的阿里》和《媽媽還沒回來嗎?》用圖文編織 愛與等待 文/李明足 |2019.05.26 語音朗讀 66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媽媽還沒回來嗎?》圖/親子天下提供圖/親子天下提供 《雲上的阿里》圖/親子天下提供 繪圖/城井文 圖/親子天下提供繪圖/金東成 圖/親子天下提供 文/李明足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剛過不久。繪本裡描述母愛的故事許許多多,有的甜度破表,有的夾藏教訓,這類書在孩子手中很快翻過去,隨口一聲:「看完了。」就放回書架。所幸更多好繪本是甜而不膩,大人小孩都歡迎。 還有另一類繪本敘事看似不夠甜蜜,隨著故事的走向,孩子將看到親子擁抱畫面外,令人尋味的親情。我特別喜歡和孩子共讀這類繪本,在閱讀過程或讀後,孩子常常會提出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思考與討論在共讀中一再發酵,有的孩子為了要表述他的想法,從內文到封面、封底、蝴蝶頁找出圖文的蛛絲馬跡。一本看似簡單的故事書,在這時刻就顯出它的不簡單。《雲上的阿里》和《媽媽還沒回來嗎?》就是近期我與孩子們討論最多的兩本繪本。 等待,因為想念,因為愛 《雲上的阿里》小綿羊阿里在雲上看著因為失去孩子而頹喪的媽媽,他修剪身上的羊毛,編成長長的繩子,只為回到家裡抱抱媽媽。孩子的想念也鼓舞綿羊媽媽走出家門(走出悲傷),一件為阿里編織的毛衣傳達媽媽的愛,安慰了阿里渡河那惶恐的心。 《媽媽還沒回來嗎?》一個小男孩在寒天中站在電車月台上,焦急地問:「媽媽還沒回來嗎?」有的電車長冷冷地反問:「我認識你的媽媽嗎?」有的電車長安慰他要乖乖地等候。小男孩凍紅鼻子縮著身軀,就這樣等著等著…… 這兩本繪本的共同點:一是都是國外著名繪本;二是原文字故事採自於其他類型的文本,《雲上的阿里》改編自日本城井文二○一五年全球最催淚的極短篇動畫;《媽媽還沒回來嗎?》改編自一九三○年代著名的南韓短篇小說作家李泰俊的一則感人的童話;三是都以思念帶出愛;四是圖文有意無意地邀約獨立閱讀的孩子自我反思。 但這兩則故事也有不同處:像對愛的詮釋,阿里和媽媽以雙向編織繩子和毛衣的表達;而月台小男孩卻漫無止境的等待,表達對媽媽的想念。 兩本故事結局的處理不同,阿里穿著媽媽織的毛衣勇敢走向彼岸,媽媽則看著滿天都是阿里最愛的星斗,感受到與阿里共度的幸福。故事最後雖然母子無法守護。仍帶給讀者流淚後的暖意。 而月台上等待的男孩,從開始一再詢問媽媽回來了嗎?到最後只有靜靜地等待,任天氣愈來愈冷,鼻子愈來愈紅。文字故事嘎然而止,充滿酸楚。但畫家發揮圖像詮釋的特質,在後幾頁為讀者營造另一種結局:在飄雪的小路上有一位媽媽牽著一位小男孩一起走回家。是不是故事中的主角?結局開放給讀者無限想像。 好故事吸引孩子思考討論 當我陪著幾個低年級孩子讀這兩本繪本,孩子提出許多問題:「阿里後來有沒有再看到媽媽?」「媽媽以後死了會不會在天上看到阿里?」「那個月台上的小男孩,到底有沒有等到媽媽?」「他沒有手機嗎?怎麼不打手機給媽媽。」還有……還有…… 孩子的問題,最好由其他孩子先回答,對等的討論更能引發他們思考。有些天真的回應發人意表,「會的,我每次放學都用力地想媽媽很快就到,我媽媽真的就來了。」「這問題要問路西法(死神)啦。」「古代沒有手機很可憐,他那麼愛媽媽。」…… 你會看到他們不停翻書,看圖看文看細微處,孩子在思考,孩子在討論,也許沒有大人看來那麼成熟,但是他們正共讀繪本,而且投入故事不一樣層次,樂此不疲。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用最省錢方式 向世界發聲 下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成家育兒女性天職?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5【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9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10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大人讀的圖畫書】《要求很多的餐廳》 宮澤賢治 對庶民與自然的悲天憫人【親子共讀1】《六隻老鼠賣西瓜》輕鬆學到財商概念【親子共讀】 《太自私了吧!?》、《心情不好的小金》 不只自我覺察 更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親子共讀】節日繪本不只談慶典【親子共讀】認識任務型車輛 培養關懷與自信【親子共讀】 翻開繪本 認識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