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翻開繪本 認識海洋生物 文/李明足 |2022.09.25 語音朗讀 48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魯文化出版《海底在排什麼呢?》 圖/幼獅文化、小魯文化提供繪圖/日下美奈子幼獅文化出版《魷魚氣噗噗》 圖/幼獅文化、小魯文化提供繪圖/大村知子繪圖/日下美奈子 文/李明足 不少家庭會帶幼小孩子到海邊戲水或坐上遊船,當大人指著海面告訴孩子,此刻海底有各式各類的魚蝦之外的生物,好奇的他一定拉緊大人:「牠長得怎樣?」「牠多大?」「牠吃甚麼長大?」等等,大人不一定能完整回答的問題。要認識海底生物,除了逛海洋生物博物館、看相關影片外,藉由有插圖的讀物來回翻閱,更能加深孩子對該類生物的概念。當無法親眼觀看海底生物,以偏向寫實的圖像或相片,會比抽象圖像更適合孩子的認知。就以《魷魚氣噗噗》和《海底在排什麼呢?》來談談海洋生物這類知識繪本對孩子何以重要吧。魷魚為何氣噗噗?別說孩子,有許多大人也分不清眼前所見的是章魚?魷魚?烏賊?他們雖都是頭足類海中生物,卻有不同處。《魷魚氣噗噗》先以魷魚視角,因為被認錯為章魚,覺得委屈又生氣,現身以圖像「自剖」,告訴讀者他們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從觸手的差異(章魚八隻,魷魚十隻)開始,沒想到連周圍的魚類也覺得牠們很像,讓魷魚更生氣;魷魚繼續和章魚比較:頭形、噴墨汁形狀、體型大小。到最後章魚也氣噗噗,開始打起來了。真是「不打不相識」,才發現彼此的觸手都有很多吸盤。作者大塚健太把頭足類簡化,先引導孩子認識魷魚和章魚的不同和相同處,故事非常簡明易懂,全書充滿幽默感,很適合家有幼幼兒,親子一起閱讀、發現、討論。孩子先喜歡並讀懂這兩種頭足類差異,進而觸類旁通引導孩子認識這個族群。教海底生物排好隊相較於《魷魚氣噗噗》只有2個主角,在《海底在排什麼呢?》引出52種海中生物,書中貼心為牠們編號,其實是有助於最後生物齊聚一堂,讀者容易對照、辨識。書中故事從書名頁就以設問法開始,「咦?那裡有什麼呢?……」「有空的話請幫忙好嘛!」以對話方式引發閱讀的懸念。所有編號的生物,帶著疑惑、好奇、猜測、去探查究竟;這故事同樣吸引讀者一路跟隨翻頁,想知道到底要去哪裡,發生什麼事?答案是什麼?故事演繹愈來愈有張力,節奏跟著明快起來。故事還刻意設定幾個誤導答案的情節:像魷魚和章魚噴墨汁打架、白帶魚和馬鞭魚設關卡、腔棘魚魟魚和鮪魚的爭執等等,但都不是謎底。直到兩大跨頁拉頁,每種生物排好隊伍,合力將生物從海底岩石中搶救出來。到底這五十多隻生物救了誰?也是這本繪本的有趣焦點。此書不只以故事帶入海洋生物知識,創作者大村知子以圖鑑式的圖像,明確畫出52種海底生物的生態及各自的體態特徵,甚至在後蝴蝶頁把這些生物的編號對照名稱表列,鼓勵讀者記起書中出現的生物,提醒讀者做知識回顧並清楚分辨。書中精確圖鑑插畫又能契合故事趣味,成為這本知識繪本的突出點。知識繪本不是教科書我以為知識繪本有別於教科書,不只是解說、分析等理性知識傳達而已。好的知識繪本除了傳達知識,可以運用故事引導,可以具備圖像美學,走文間蘊含幽默感、遊戲性,才能吸引小讀者自發性和家長交流討論。孩子在自在讀圖讀文過程,除了加強知識認知能力,增廣觀察視野外,更能養成相對應知識(如:生態、科普、史地、經濟等)的基本素養。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不擅長閒聊 並非缺點 下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大視野角度看《焚書》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氧2025.09.1205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8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09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10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大人讀的圖畫書】《要求很多的餐廳》 宮澤賢治 對庶民與自然的悲天憫人【親子共讀1】《六隻老鼠賣西瓜》輕鬆學到財商概念【親子共讀】 《太自私了吧!?》、《心情不好的小金》 不只自我覺察 更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親子共讀】節日繪本不只談慶典【親子共讀】認識任務型車輛 培養關懷與自信【親子共讀】繽紛的魚在大海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