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200週年紀念版》圖/啟明出版提供
文/陳秋萍
《科學怪人》可以說是科幻小說的濫觴,雖言及科學,實際上更觸及了人類的孤獨感與被遺棄,是如何的導引人性走向惡之路。書中的男主人弗蘭肯斯坦認為科技的發明必是造世界之福祉,於是努力研究科學並創造了一個生物,給予他生命與學習能力,然而,弗蘭肯斯坦卻因為這個生物太醜陋太畸形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與嫌惡,終而棄之不顧。這個生物如同棄嬰一般連個名字都沒有,甦醒後一心尋找他的主人,本性單純善良的他出現在人群面前時,竟遭受到人們因他恐怖的外表紛紛逃離並武力驅趕他,從沒有人願意放下偏見靠近他聆聽他,儘管他默默幫助人們。
不允許醜陋的存在
在這個生物有靈性開始,一直存著良善必可以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而孤獨的隱居著,試圖等待時機接近人群與人們交朋友。可是看到他的人們無不因為他的外貌不由分說便傷害他驅趕他,這又再次強調了人們對於外表的重視。
渴望友情的他太寂寞了,相對之下,他的造物主卻享受著友誼、親情與愛情的滋潤,他與造物者訴說他的困境與孤獨,他從不曾想傷害人們,但人們視他如野獸,他不明白自己為何而生?他憤憤不平地呼喊道﹕「每一個男人都可以將妻子摟在懷裡,連野獸都可以成雙成對,為何偏偏要我承受孤單?」他不過想跟人們一樣有伴侶有朋友,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悲傷的是,他的造物主認為他外貌醜陋不堪,始終認定其必是凶殘可惡,無視他脆弱的內心與需要,直恨他的歧途甚至想要毀滅他。
比照之下難道不像是父母生下孩子後,發現生得奇醜無比或所謂畸形兒而拋棄自己的骨肉嗎?孩子從父母身上尚且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又如何能期望從他人身上獲得憐憫?一個處處遭受嫌惡與被驅趕的人,又如何能相信人們走向正道?作者瑪麗.雪萊彷彿欲藉此批判人類單看表面而評價一切的膚淺心態!質疑既然是自己所創造或者說自己所生育,那麼指引教育被創造者(被生育者)良善美德不該是自己的責任?如今造物者猶然存在著自我道德高尚,卻絕對不允許醜陋存在人世這類自以為是的傲慢!
自私妄想主宰世界
此外,科學怪人的誕生從科技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人類一直試圖在未來世界研發出所謂的複製人,至於為人類帶來何種福音不得而知,若是想要利用複製人延續人類的生命,使得長生不老不再是神話,這真的會是福音嗎?還是只是人類自大自私妄想主宰世界的發明?
科學怪人的孤獨寂寞令人憐憫,他是被人類遺棄的巨嬰,失敗的科技,這個失敗不在於科技物本身,而是人類本身狂妄自大無視世界其他生物存在價值所帶來的腐敗。回頭看看現今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世界,而這本書雖然是十九世紀的作品,卻犀利的道出二十一世紀仍然存在的偏見與價值觀,難道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