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怎麼聽》 理解自己的苦

文/一行禪師 |2025.07.13
78觀看次
字級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一行禪師

在書中,作者展示深度的聆聽是良好溝通的基石,聆聽是修行的核心,是強化正念、專注、洞見、慈悲這些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真正的聆聽是修行的基礎、愛的表達,也可以解決地球上最深層、最緊急的大規模衝突。



當我們深入傾聽自己,就能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並開始觸及平靜。也許我們還沒有接納自己,因為我們不明白自己是誰;我們不知道如何傾聽自己的痛苦。所以,我們首先必須練習傾聽自己的苦。必須與苦同在,感受苦,擁抱苦,才能理解苦並容許苦慢慢轉化。也許我們的苦,也包含父親、母親、一代代祖先,或整個國家的苦難。聆聽自己,可以理解自己的苦,以及祖先、父親和母親的苦,然後感到釋然。

跟著正念回家

當我們停止頭腦的忙碌,回到自己身上,會分外強烈感受到苦。這是因為我們習於忽視苦,並分散自己對苦的注意力。分散注意或許能成功麻痺自己一段時間,但內心的苦需要我們關注,否則苦會潰爛翻騰,直到得到我們的注意。

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個練習是停止奔波,回到我們的身體。身體就是我們的家。我們辨識到痛苦的感受——我們的憤怒、焦慮、恐懼。痛苦是一種能量,而正念是我們可以用來擁抱苦的另一種能量。正念的作用是先認知到苦,然後擁抱苦。

這種練習不是要對抗或壓抑苦受,而是用溫柔來照拂苦。當母親擁抱孩子,即便她一開始不明白孩子為何受苦,這種溫柔的能量已經帶來撫慰。如果我們能在正念呼吸的同時,認出苦並擁抱苦,那麼就得到解脫了。

你的苦想要引起你的關注,告訴你一些事,現在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傾聽。

適當的注意

當我們聽到鐘聲,可以將所有的專注力集中在那鐘聲上,練習適當的注意。

佛教教義區分兩種注意:適當的注意和不適當的注意。當我們的思考導向美好、良善或靈性的事物,有益於我們整體的存在及整個意識。這是適當的關注。如果你的專注被某些暴力或不善的事物吸引,你的心靈可能會充塞了悲傷、憤怒和偏見。這是不恰當的關注。憑藉正念,我們可以練習適當的注意,專注於美好與良善的事物,並澆灌平靜、喜悅和解脫的內在種子。

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良善的事物,也等同於澆灌內在美好與良善的種子。我們安住於當下此刻,深深觸及我們的存在,於是獲得了療癒與平安——這就是我們所謂適當的注意。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出版《怎麼聽》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