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常見到老伯伯騎著改裝的腳踏車,沿街叫賣豆標,豆標裡頭布滿小氣孔,那是外子最懷念的老味道。圖/王麗娟
文/王麗娟
童年,常見到老伯伯騎著改裝的腳踏車,沿街叫賣豆標,豆標裡頭布滿小氣孔,那是外子最懷念的老味道。我吃到的是山東大饅頭,一路喊著「包子、饅頭……」,那個「包」字通常念成「飽」,「頭」拉了好長的尾音,讓人聽了,就有一股想買、想吃的欲望。泛黃的白布一掀開,陣陣白煙裊裊升起,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麵粉香,用報紙包著熱熱的饅頭,饅頭外皮轉印著清晰的新聞;有時用考卷裹著,紅色的分數轉印在饅頭上,管他是18還是81,都添增一丁點喜氣,小口小口地咀嚼,愈嚼愈甜,愈嚼愈香。
沿街叫賣,除了剛出爐的新鮮,還藏著濃濃的溫暖與人情味,流動著特有的香氣與鄉氣。現在,大街小巷鮮少有人叫賣饅頭,自己學著做。我很喜歡看酵母在溫水裡躍動,像一群快樂小精靈的聯歡會。冬天麵團不好發,先摁下電鍋按鈕,幫忙加點溫度,多了這個步驟,發酵的成功率會大大提升。揉成麵團後需要一段時間醒麵,之後才可以開始捏捏饅頭、蒸饅頭。出門運動回來時,外子把饅頭蒸好了,還讓孩子帶著當早餐。
自己做饅頭其實很省事,有時切成方體,有時揉成圓球狀,不須捏出皺褶,不用塑型,也不用擔心吃到奇怪的添加物,樸實中有簡單的美味,依舊如兒時,心情就如小精靈般的雀躍著。
我喜歡饅頭的香甜原味,不喜歡在裡頭夾太多食材,煎個蛋,切點水果,饅頭那淡淡的甜味就化了開來。不加任何調味料的蛋香純淨,我悠閒的吃著一個人的早餐。我的食量不大,最小的那顆是我專屬,比拳頭略小著實可愛,撕一小塊沾我喜歡的杏仁茶,那是改良版的懷舊,比起油條,饅頭要健康多了。有時抹豆腐乳配一杯豆漿,可以吃上兩小顆。有時抹桔醬,酸酸甜甜的,忒好的滋味,不知不覺就多吃了。
因為手不巧,包子得捏成大大一顆才不會露餡。有人摘來筍子送我,太多吃不完,做成筍包讓人回味無窮;做成酸菜包,那酸味引發食慾,多吃幾口,雖然只吃半顆,配一碗蛋花湯,就有飽足感。
美好的一天總是從早餐開始,單純的小麥香氣引發食慾,繽紛的色彩點亮心情,吃過早餐,啊!我也是快樂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