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長生果,就是「花生」,閩南語稱它為土豆,有所謂:「呷土豆,呷嘎老老老。」不管是涼拌木瓜絲、麻糬、潤餅、花生冰淇淋、豆花……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菜粽,都少不了「花生」這一味。 圖/王麗娟
文/王麗娟
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長生果,就是「花生」,閩南語稱它為土豆,有所謂:「呷土豆,呷嘎老老老。」不管是涼拌木瓜絲、麻糬、潤餅、花生冰淇淋、豆花……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菜粽,都少不了「花生」這一味。
花生做的豆腐很特別,比蒸蛋紮實,又比三色蛋軟綿,散發出濃醇的花生香,連醬油都不需沾,簡單的美味令我驚豔,家附近的滴水坊就有賣「花生豆腐」,這道美食太搶手了,不一定想吃就能吃得到。花生豆腐幾近成了我的鄉愁,每次回屏東娘家,去菜市場踅一圈,就買花生豆腐當早餐吃!
小時候「打油」得自備罐子或瓶子,媽媽常差我去打火油,火油就是土豆油,淋土豆油在白飯上,拌點醬油,拍碎一瓣蒜末加入,就是人間美味。大蒜的「衝勁」讓整天都充滿活力,也讓一天的口氣都很回「味」,餐桌上總會備著花生,嚼幾顆就可去除濃濃的蒜味,花生成了口腔清新劑。
好友送我一些煮好的花生,並附贈了一個溫馨的故事。
小時候,農家幫忙「挽土豆」,沙質土比較鬆軟,輕輕鬆鬆就可薅起,如果土豆過熟才去薅,莖枝比較脆弱,豆莢就容易斷在泥土裡。拉拔中反覆起身,相當費力,只好蹲著像鴨子一樣的方式走路,也有人雙腳跪地像嬰兒一樣爬行,大太陽下,土地散發著蒸騰熱氣,大夥兒便隨手摘下豆葉墊著膝蓋,讓膝蓋舒適些。
當摘滿一布袋便繳交,農家以木製量斗計算、填發清單,拿到單子就趕緊塞在袖套裡或夾在斗笠上,繼續工作,收工後才一起結算領錢。辛苦大半天,小姊弟發現清單不見了,農家準備的可口點心他們怎麼也吃不下,大人們回田裡幫忙尋找未見,只見姊弟倆哭得很傷心,最後農家還是以他們所說的數量發給工資,姊弟才破涕為笑。故事中的姊姊就是好友,她在宜蘭有農田,正值花生採收期,便摘一些花生和大家分享,她說:「每次送人花生,就有好事發生」。吃著花生,我覺得很溫馨,充滿正向能量。
天氣炎熱,做了涼拌菜,小黃瓜切丁抓一點鹽,紅蘿蔔蒸熟後放涼,連同她送來的花生加香油拌一拌,就是一道簡單的美味佳餚,清淡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