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前面講「詔獄」,這可不是一般監獄,而是皇帝命錦衣衛直接控制的監獄,有點像是皇家監獄,錦衣衛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置的特務與情治機關,各位看官可不要覺得來皇家監獄是很榮耀的事情,明憲宗成化年間,錦衣衛轄內北鎮撫司負責專門管理詔獄,其刑事不需要照會各級官廳而直接處理。
他們拷問逼供囚犯,不只是刑部,包括大理寺與都察院這些司法機關無權審問,拷問的過程極其殘酷,各種刑具如拶指、上夾棍、剝皮、剝舌、斷脊、墮指、刺心與琵琶十八種都有,民間常稱「人間地獄」,來到詔獄的大門口,您購買單程票即可,進得去就很難想像再有什麼機會出來了。
陽明花六年的時間終於考上進士,任職六年,不過寫一篇在情在理的上疏,只是基於公義不得不發言,已經很不希望無端惹禍上身了,卻再由雲端打落地獄,陽明的心裡恐怕是感慨萬千與百感交集。
作為官家公子哥兒,平日過慣錦衣玉食的生活,如何能無動於衷面對毫無人性的對待?他留下「獄中詩十四首」,第一首就是〈不寐〉:「天寒歲雲暮,冰雪關河迥。幽室魍魎生,不寐知夜永。驚風起林木,驟若波浪洶。我心良匪石,詎為戚欣動!滔滔眼前事,逝者去相踵。崖窮猶可陟,水深猶可泳。焉知非日月,胡為亂予衷?深谷自逶迤,煙霞日悠永。匡時在賢達,歸哉盍耕壠!」
他坦承自己並不是石頭,面對這遍布魍魎的詔獄,看見人性的醜惡,如何能無動於衷?失眠觀看這長夜漫漫,冷風刮著林木,如同波浪般洶湧驚拍著陽明的心底。
他寫一首〈屋罅月〉的五言古詩,泣訴自己無語問蒼天的痛苦,並發現具體的「時間」已不見,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黑夜漫長而白晝苦短:「幽室不知年,夜長晝苦短。但見屋罅月,清光自虧滿。佳人宴清夜,繁絲激哀管;朱閣出浮雲,高歌正淒婉。寧知幽室婦,中夜獨愁歎!良人事遊俠,經歲去不返。來歸在何時?年華忽將晚。蕭條念宗祀,淚下長如霰。」
他待在獄中的一個月,忽然感覺到自己瞬間都變老了,這期間他父親王華絕對沒有不想盡辦法營救自己的兒子,但當劉瑾暗示這位帝師應該對自己表示出更大的誠意,王華就是不肯屈從,這讓陽明更吃盡苦頭,陽明自己如果願意寫個悔過書給劉瑾,大概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但是,他如何能做這種不要臉的事情?尊嚴可被人踐踏甚至摧毀,人格自己絕不可毀滅。
其實這樣的人朝中並不罕見,在劉瑾終於伏法被殺後,從其豪華的官邸內搜出大量如雪片般官員爭相巴結的信件,有人主張按閹黨法辦,溫和的李東陽卻表示:「當時的我尚且不能不屈從,何況是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