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灣落日景觀。圖/中新社
▼與善契法師(後左)、朱斐居士(前)在聞名世界的碧瑤公園中合影。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訪問各居士家庭
今天中午,我們應李俊峰居士夫婦設在普陀寺的素宴招待,李居士是和達高公司的董事長,因其住在台灣的岳母是賢頓法師的弟子,因此我們也沾了這個光,叨擾了一頓午餐。
飯後,我們馬上到王東元居士的府上訪問。王居士是一個佛化家庭,滿堂兒女媳婦孫子們都信奉佛法,我們在這裡吃了不少香甜味美的冰淇淋,並且照了很多的五彩照片。
接著我們到董光垤居士的家中去訪問。董居士全家信佛,可謂虔誠至極,兒女大多數已經從大學畢業,有好幾位都曾在美國留學,尤其是聽說忙著招待我們的二小姐董雲卿的英文很好,我曾向董太太說,希望她的二小姐能以英文多多來弘揚佛法。
董居士的家中藏書很多,尤其佛教書籍更是不少,樓上的佛堂布置得非常莊嚴,處處都充滿了佛教的氣氛。
我們到達的時候,董先生和其夫人董秀美女士,帶領兒媳孫子全體出來禮拜供養,使人覺得他的家庭裡呈現著一片祥和的瑞氣,這真是一個父慈子孝的佛化家庭。
從董居士的家中出來,又轉往吳登年居士家中訪問。這位吳登年居士就是我們訪問團劉梅生居士的妹夫。吳居士在去年曾到過宜蘭,吳夫人劉蘭生女士到台北時我們曾見過幾次面,我也曾帶他去訪問過孫立人將軍的夫人清揚居士。所以無論吳先生也好,吳夫人也好,我們可謂熟悉已久,加上劉梅生居士的關係,相見之下,更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劉梅生居士在菲律賓時也住在妹妹的家裡,可惜劉居士佇留在新加坡,未能同來。我們在這裡自由參觀,盡情談笑,不久又到居士林赴宴,今晚素餐就由吳居士夫婦作東道主。
晚間回到信願寺時,聽說查顯琳(公孫嬿)先生曾來訪,我們又向隅了。還有華藏寺的莊秀琴修士,送來了許多珍貴的罐頭,盛情非常可感。
美麗的馬尼拉海邊
一週來,我們在馬尼拉所走過的地方,覺得沒什麼特別好玩,但當今天晚間,我們從吳登年居士的府上去居士林赴宴的途中,經過廣敞的杜威大道時,看到馬尼拉海灣,覺得這裡黃昏的景致確實美麗無比。
這條杜威大道,我們來來去去,也不知走過多少次了,但黃昏落日,到今天才第一次看到。在國內就聞名的馬尼拉海灣落日,綺麗萬分的美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看到那嬌豔的落日,如火輪般向海的盡頭慢慢沉落下去,霎時天邊映出無數道金黃色的紅霞,將海浪點綴成瑰麗無比的浪花,再加上美國軍艦停息在港外,遠遠看去,那不像人間,就和仙宮一般。
我國唐代文學家王勃先生,在他的〈滕王閣序〉的那篇文章裡,有兩句令人拍案叫絕的文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用來形容馬尼拉海灣,非常恰當。這裡遊客如織,風景如畫,是菲律賓首都唯一可玩之處。
到碧瑤去
碧瑤,這個聞名於世,膾炙人口的避暑勝地,可謂嚮往已久,我們終於今天決定去了。
碧瑤類似我們的廬山,這裡四季如春,是消夏勝境,當年我國蔣總統,韓國總統李承晚,與菲律賓總統季里諾三巨頭,曾在這裡開過碧瑤會議。
碧瑤距離馬尼拉約有四、五小時的車程,當我們在新加坡時,劉梅生居士那再三鼓勵,不要錯過這個值得一遊的勝地。
為了解決到碧瑤去的食住問題,普陀寺的住持如滿法師,特地在昨天就趕到碧瑤去安排接待我們的事宜。當我們今晨整裝待發的時候,李秋庵居士打電話來,要我順道到他家裡一趟,想到昨天他來訪問時正好是消災法會開始,未能接談,所以今天接過電話之後,我約朱居士一起趕到他府上和他見面。
李秋庵居士公館的院子裡,停了好多部自用汽車;華僑比較富有一些的人家,大部分都有十部、八部汽車,菲律賓汽車之所以如此擁擠,大概跟這個有關係。
我們在這裡閒談了一會,李居士便親自陪同我們直至碧瑤。和我同車的有善契法師、李秋庵居士、朱斐居士、以及普賢學校的校長蔡梅邨居士,另外瑞今上座、佛教居士林林長施性儀、蔡金鎗居士和白聖法師等坐在另兩部汽車裡。一路上經蔡校長一一介紹沿途風光,相談之下,頗不寂寞。
我們看到菲律賓居民的住房,式樣簡單,每棟住房都離地一、兩尺,大概是為防濕氣的侵蝕,與泰國、馬來亞等地的民房差不多,這可能是與他們的民族有相連的關係吧!
可愛的碧瑤
經過四、五小時的顛簸,車子開始環繞上山,約莫又爬了離地數千公尺的山,才到了碧瑤。
我們到了目的地,第一個感覺天氣忽然變為涼爽起來。我們在馬尼拉熱了這麼多天,其苦難耐,今天有這麼涼爽的氣候,倍覺舒適異常。
碧瑤這個地方,不但氣候涼爽,而且要以「景色如畫」才能形容這裡的風景。這裡的松樹特別多,到處都是,聽說過去有所謂「松市」之稱。
經過了整個上午的長途跋涉,肚內飢腸轆轆,我們到達如滿法師擬在碧瑤興建普陀寺的辦事處裡午餐,這時大家吃飯的情景,當不下於狼吞虎嚥。我們今明兩晚,都將住在如滿法師的辦事處裡。
如滿法師預備在碧瑤興建的普陀寺,土地已經買好,所以有先在這裡設立辦事處的必要。我們住在這裡,飲食由菲律賓籍的三位女工照應,聽說這三位女工,是如滿法師特地從馬尼拉帶來的。他們能說簡單的閩南語,所做出來的菜也香美可口,非常好吃。
午飯過後,大家準備午睡,因為天氣涼爽,非蓋棉被不可,這時朱斐居士便開玩笑說這裡是睡覺最好的地方。我想這句話實在不錯,我們來到菲律賓,因為太熱,一直沒有好好睡過,現在正好趁這個機會大大地呼嚕呼嚕一番了。
觀音寺緊鄰神學院
一覺醒來,便全團集合出去參觀,我們先去由蔡金鎗、李秋庵、蔡文華、蔡孝固四位僑領在碧瑤新購不久預備建觀音寺的地基參觀。我們看到這塊地基非常寬大,只是怪石崢嶸,高低不平,著實需要一番開發。
從觀音寺地基出來,我們又到緊鄰著的天主教神學院參觀,這所神學院很具規模,世界各國都有人來這裡研究神學,世界上不少地區的傳教師由這裡派遣出去,其經費由各國的教友負責支持。
從台灣來的一位袁國慰先生,也在這裡就讀,他看到我們來了,很高興帶領我們到處參觀。可惜時間有限,我們只有匆匆走過,未能對其組織狀況,予以詳細的了解,深以為憾。
我看到天主教這所獨立的神學院,使我想到在台灣要辦一個小小的佛學院,都得寄生於寺廟之中,而經費也局限於仰賴這個寺廟來供給,很少受到外界的支持,受到世界各國聯合支持的更是談不上了。
台灣寺院,舉辦法會,信徒趨之若鶩,談到要設立佛學院卻個個裹足不前,無人支持,所以至今連一所獨立的佛學院,尚付闕如,真令人慨嘆不已。
佛教沒有佛學院,就不會有人才,沒有人才的佛教還會興隆嗎?在台灣印順法師辦的福嚴精舍,確實是真正的在訓練人才,但也有的寺廟辦佛學院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名之曰佛學院,其實沒有好的師資,沒有計畫,甚至沒有學生。佛教的教育如此不發達,使人對佛教的前途不禁憂心忡忡!(待續)
《海天遊踪》讀後回響
歡迎各界心得回響,字數300-500字,請寄2216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369號2樓2B人間福報.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綜合版,或電子信箱master9@merit-times.com.tw
請附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聯絡地址、銀行或郵局帳號。本報對來稿有刪修權,文章一經採用,將同時刊登於《人間福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