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昨日在台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舉行「棒打病毒常洗手,我是小小洗手王」記者會,邀請小朋友最喜愛的卡通偶像「巧虎」與疾管寶寶「疾管猴」,唱跳洗手歌。
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初夏天氣逐漸轉熱,腸病毒蠢蠢欲動。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近來腸病毒急診增幅逼近兩成,而國內已有六年未見腸病毒大流行,尤其是較易導致孩童併發重症、死亡率較高的腸病毒71型,推估六月中恐將進入流行期,疫情甚至可能延續至今年暑假,呼籲學校與家長都要特別留心。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根據最新統計,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四周上升,平均每周增加人次已破九百,如前兩周就醫共五千九百三十七人次,推估後續就診人次增幅將達一成五至一成八。
國內幼童
體內不具抗體
羅一鈞表示,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已累計五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一例為腸病毒71型。腸病毒71型每三到四年,會有一次大流行,但二○一二年迄今,卻已有六年未曾大流行。因今年氣溫較慢回暖,腸病毒疫情延後,流行期恐將延續至暑假期間。
「腸病毒71型」,不排除今年有大流行的可能,羅一鈞說,主要是隨國內幼童感染此種腸病毒型別變少,累積較多未曾感染的兒童,體內不具抗體,因此不排除今年有「大流行」的可能性,疾管署將持續密切觀察。目前社區仍有零星輕症,且日前也已出現一起腸病毒71型重症病例。
他強調,腸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透過唾液、噴嚏、咳嗽以及糞便、受汙染的食物和水等感染。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大多數成人感染症狀不明顯或類似感冒症狀,因此應落實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傳染給家中嬰幼兒。
五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高危險群,家長一旦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務必儘速送往大醫院治療。
為防治腸病毒,宣導手部衛生,衛福部疾管署昨與日商倍樂生公司合作,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站陽光大廳,舉辦「棒打病毒常洗手 我是小小洗手王」記者會。「巧虎」和「疾管猴」,與現場五十多位小朋友,一起開心大跳洗手舞。
活動現場除有小朋友們喜愛的卡通偶像「巧虎」,更結合疾管署衛教寶寶「疾管猴」之腸病毒防治宣導動畫首播,透過活潑有趣的內容,寓教於樂,傳遞正確洗手觀念,共同打擊腸病毒。
這4種小朋友
最常中鏢
幼兒教學經驗三十年的康大幼兒園園長林美莉,回憶前幾年,爆發腸病毒重症死亡的案例,第一次全校被迫停課,她直言:「好恐慌!孩子一確診是腸病毒,家長第一件事就是指責學校,我們好無奈。」在幼稚園觀察孩子數十年的她,發現以下四種類型的小朋友,只要有腸病毒或是流感大流行,就一定會中鏢。
第一種類型,是矮且瘦小的孩子,代表飯吃得不多營養不夠、免疫力差,只要有一點病毒量進到身體就會產生病症。第二種,手喜歡放在嘴巴咬的小朋友,喜歡摸東摸西,又沒有隨時洗手,手放進嘴巴,等於直接把病菌送到身體裡。
第三種類型,是動作慢吞吞,看起來容易心情不好,對所有事情都悶悶不樂、提不起勁的孩子,通常不喜歡在戶外跑跑,反之愛笑跟同學互動好的,比較不會生病。第四種,家長太過緊張的孩子,對於所有的事情都過度謹慎,把小孩照顧的太好,一但進到群體生活,就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