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補助的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最快明年下半年,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納入新生兒篩檢中。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對新手爸媽來說,最關心「我的孩子會不會得罕病?」雖然發生率低,一旦罹病,對一個家庭來說,將是一生的挑戰。國健署補助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其中有18項是罕見疾病,最快明年下半年,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納入新生兒篩檢中,透過及早發現給藥治療,讓SMA不再是絕症。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另有10種先天性遺傳疾病的篩檢項目正排隊中,會請相關單位、專家研議討論疾病特性、臨床效益、成本效益等,列入考量因素。在SMA之後,下一個項目將會優先評估龐貝氏症。
沈靜芬指出,SMA是一種遺傳疾病,也是嬰兒死於先天性異常的首位疾病。患者會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雖然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但因為運動神經元受損,無法正常控制肌肉,甚至影響呼吸功能,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而患者愈年輕發病,症狀愈嚴重,2歲前發病死亡率高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