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圖/九歌出版提供
文/陳秋萍
大陸作家畢飛宇的小說《推拿》,講述一群在推拿中心工作的人的故事,沙復明、張宗琪、王大夫、小孔、小馬、都紅、金嫣、泰來等,故事並非著重推拿中心的營運過程,而是這群盲人究竟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努力工作和生活。
例如王大夫與小孔這對戀人,他們希望能存足夠的錢結婚買房,也開一間推拿中心,好讓小孔別那麼辛苦,儘管做她的老闆娘就好。金嫣則是為了愛情與泰來決定在沙宗琪推拿中心當推拿師,她一心一意想著泰來能為她辦一場風光的婚禮,儘管泰來在此事上並不積極,畢竟,同為盲人,穿著再美,自己也是看不見,但金嫣就這麼個夢想,所以她努力存錢。
另一位小馬,因為一場意外奪走他的雙眼,他知道什麼是美麗、什麼是顏色、什麼是雲是樹是世界,失明使他自暴自棄,重新振作後,他安分的生活學習推拿,他想知道什麼是愛情。從小馬這個人物,可以對比出先天盲與後天盲的心態差別,彷彿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人生崩毀。儘管如此,盲人與明眼人都一樣,有追求夢想的權力,就算只是戀愛結婚!
沙宗琪推拿中心,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王大夫一心想創業,是因為他明白唯有當老闆才能不受別人指揮或剝削,在社會上也能抬起頭。這樣的心情無非來自盲人的社會生存競爭在先天條件上處於弱勢,他們的技藝並不多,若原生家庭環境不能提供更好的資源,勢必要比別人辛苦,掙的錢也只是微薄得以生存而已。
此外,在人際關係上,更為現實的情況是,若想獲得更多客人指名為其推拿,則必須與負責櫃台招呼客人的明眼人相處熟稔,否則儘管你的時間有空,也未必能接到推拿的客人。
然而,現實並非只有殘酷的一面,人與人相處日久生情,故事中,都紅因意外傷了推拿師最重要的拇指,這對推拿師的生涯無非是致命傷,推拿師們心裡清楚都紅等同廢了一般,於是各自捐了些錢,讓她好好靜養,並想辦法為她安排適合的客群給她。協力合作如同這些推拿師下班走路回宿舍,必須一手搭一肩互相牽引、扶持信任才得以安全到家。
《推拿》揭露了原本我們不甚明瞭的盲人世界,例如「秩序」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無論穿衣、日常用品都有次序。處在黑暗的世界,心境也必須明靜,耳鼻舌身意才得以更加明亮,小說裡的人們便是如此明亮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