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17)-1

星雲大師 |2017.10.03
3031觀看次
字級
圖為佛光山地藏殿外的地藏王菩薩。過去佛陀在忉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宣說《地藏經》,敘說地藏菩薩在過去世的孝行故事,因此這部經有佛門孝經的美譽;又以立下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有大願王的稱號。圖/佛光山提供

五十生日感言 4-1
 
余生不辰罹百憂,
哀憤所激多愆尤,
出家已久親屬絕,
所難忘者恩未酬。
每逢母難思我母,
我母之母德罕儔!
出家入僧緣更廣,
親友徒眾麻竹稠。
─民國‧太虛


親情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什麼最可貴?「親情」最可貴!
親情,有父母的親情、叔伯的親情、祖父母的親情,以及兄弟姐妹的親情。親情不一定人類才有,動物也有親情。「虎毒不食子」,因為牠們有親情;「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都是為了親情。
從親情進而到認識關係而增加人情,如同鄉之情、同學之情、同事之情、同黨之情、同門之情、同文之情;只要有關係,自然就有一些親情的存在。
親情本來是倫理上的血源關係,但是現在在血源關係之外,例如養父母對養子女的養育之恩,有時候比生育的親生父母貢獻更大,親情更深。
在中國的社會裡,過去的學徒制,徒弟跟隨老師學藝,也有師徒之情、師生之情。佛門裡有剃度師徒、法脈師徒,都是從親情又發展成為一種法情。所以,雖說「莫道佛門茶水淡,僧情不比俗情濃」,但是當你真正了解法情以後,會感到親情只是骨肉上的血脈關係;法情是法身慧命的感情,又更超越一般的親情了。如佛陀在他父王逝世的時候,他親自為父擔棺;為了懷念慈母,他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報答親情。尤其「目連救母」,更是中國婦孺皆知的親情故事。
過去的倫理親情,是做人的根本,像歷代以來許多忠臣孝子,對父母的一句話奉行一生,對老師的一句話奉行一輩子。但現在時代不同了,人心不古,不但人情淡薄,連親情也不像往昔的寶貴了。從媒體的報導,不少逆倫事件,子女棄父母於不顧,未盡孝養之責,甚至向父母需索金錢未獲,對父母惡言相向,乃至刀棍齊來,真叫人感到不知今日時為何世?
孔子說:「以孝治天下」;社會上有說:「百善孝為先」;在佛教裡有《父母恩重難報經》。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親要及時,我們何必等事後才來懊悔呢?在當下我們要想社會有秩序,家庭有倫理,人有古德之風,則提倡親情孝道,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冊 p.32


【佛教問題】

一、佛教對孝道有什麼看法?孝道在層次上有什麼分別?

中華民族以孝道治天下,以孝道為做人的根本。孝,種類繁多,佛教裡,蓮池大師把它分成三等:一、能甘旨奉養,讓父母生活無缺者,是小孝。二、能光宗耀祖,讓家族因你出家學佛,而得到大榮耀,乃至你雖不出家,而能升官發財,做好人、做好事者,是中孝。三、能導親脫苦,讓父母、家人都能有道德、有信仰、有佛法,將來得生善處,不受輪迴之苦者,是大孝中之大孝也。
佛教認為孝道還應該注意三點:
(一)孝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孝順父母,不是憑著一時情緒的喜惡,偶爾給予飲食奉養的。父母給予我們的是畢生歲月的辛勞付出,因此,就是自己不能承歡膝下,也要長期奉養湯藥。
(二)孝是實質的,不是表面的:孝順父母要實際解決父母的需要,給予精神上的慰藉,而不是為了給世人觀看而做表面功夫。
(三)孝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的對象不僅是自己的父母,還要擴大至廣大的社會大眾、一切眾生,解決他們的煩惱,才是佛教理想中的大孝。

二、佛光山舉辦親屬聚會、聯誼等活動,有什麼意義嗎?

佛光山每兩年舉辦一次親屬會,親屬會是「親屬相會」的意思,主要是為了僧俗溝通,讓出家子女與在家親屬彼此了解。父母對於初出家的子女難免會掛念,藉由這個機會,把他們集合到寺院來探望子女,與子女談話,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前途,看到兒女過得安心、幸福之後,大部分的父母就不再掛念了。
除此之外,藉由聯誼活動的參與,父母也能了解道場的宗風理念、弘法利生的方向,更進一步肯定子女出家修行的殊勝。漸漸地,許多父母成為佛教的護法,將對子女的愛擴大為對眾生的愛。
想到徒眾們放棄社會上的大事業,來到寺廟為佛教做事,而我今天已經有力量照顧這許多年輕人,如果能再分一點能力,照顧他們的父母,不也很好嗎?每一個寺廟都可以給徒眾的家人、父母一些歡喜,還是重要的。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第四冊〈集會共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