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服藥增強體能,奧運游泳選手還可以在泳裝下功夫。「能讓人感覺到水。」這是日本運動員穿上「阿瑞娜」最新泳裝的感覺。
這款專為里約奧運開發的產品,最薄處僅零點二毫米,遠低於一般的零點四到零點六毫米。它還採用壓力黏合縫製法,消除接縫處在水中產生的阻力。
高科技泳裝始於一九九○年代的「快速皮膚」,模仿鯊魚皮膚結構,大量減少水的阻力。一九九九年國際泳聯允許比賽穿「鯊魚皮」,二○○○年雪梨奧運,澳洲名將「魚雷」一舉奪得三面金牌,讓「鯊魚皮」名震世界。
高科技泳裝為泳池注入了神奇魔力。二○○八年北京奧運,「鯊魚皮」進步到第四代。共三十二項游泳世界紀錄,被身穿第四代「鯊魚皮」的運動員打破七十九次。
二○○九年,德國比德爾曼打破世界紀錄,他的泳裝採用聚亞安酯。這是用來製作醫用手套的材料,柔韌、彈性很強,已與傳統的紡織物泳裝有了本質區別。
高科技泳裝昂貴,加上不斷更新換代,部分游泳隊無力承擔,造成不公平,禁用呼聲四起。
二○一○年,國際泳聯限制泳裝厚度,非滲透性材料不得超過一半,禁用非天然紡織物製作的泳裝。結果二○一一年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只有兩次打破世界紀錄,形成巨大反差。
科技不會停止。接下來的倫敦奧運,美國和中國隊都穿「快皮三」泳裝,這是泳裝、泳帽、泳鏡三位一體的設計,大量減少水阻、氧氣消耗,堪稱泳裝設計的最大科技進步。更多的「飛魚」費爾普斯,可因高科技泳裝而誕生。
相反的是,伊斯蘭泳裝「布基尼」(Burkini)覆蓋全身。用這麼多布料,想必水阻不小,難在比賽得勝。這不得而知,倒是激起關於宗教極端主義的擔憂。
法國三個濱海城鎮宣布,禁止穿著「布基尼」泳裝,另外三處度假勝地也準備跟進。這無關比賽,但想必也會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