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里西奧大劇院」一月二十九日起演出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奧賽羅」,二十一日排演時,特別開放採訪,記者們發現:劇院變成難民營,舞台上安置了八十五個床位,一層一層疊起。
劇院變成難民營?但這當然不是事實,而是歌劇與新聞時事的結合,更是知名德國導演安德烈.克里根堡執導此劇的舞台設計。
劇院、歌劇、導演無一不是絕佳,三者融會在一起,呈現這齣特殊的「奧賽羅」。克里根堡是少見的導演,他為自己導的戲設計舞台。里西奧大劇院始建於一八四七年,是當時歐洲最大歌劇院,目前僅次於巴黎歌劇院,為歐洲第二大。
奧賽羅 威尼斯的摩爾人
《奧賽羅:威尼斯的摩爾人》是莎士比亞一六○三年寫的悲劇,根據義大利作家吉拉爾迪.欽齊奧一五六五年出版的短篇小說《一位摩爾上尉》改編,情節涉及種族、愛情、嫉妒、背叛。克里根堡把難民營搬上舞台,正由於威尼斯將軍奧賽羅是黑膚色、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而目前湧向歐洲的非法移民及難民,除了來自中東,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北非,甚至更遠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歷史上,摩爾人主要指伊比利半島的伊斯蘭征服者。直到三世紀,「毛利」被羅馬人用來指稱所有「未羅馬化」的北非人。摩爾人主要由衣索比亞人、西非黑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組成,也有伊比利半島、西西里島、馬爾他的土著穆斯林。今天的摩爾人不把自己認同為白人或黑人。
文藝復興時期的「摩爾」一詞模糊、多樣、矛盾,富有爭議,「摩爾」一詞通常統稱深膚色的人,可與「非裔」、「衣索比亞人」、「黑人」、「印度人」等詞互換使用。
劇裡劇外 看見土耳其部隊
出使英格蘭會見伊莉莎白一世的柏柏爾人大使,一幅油畫名稱為「摩爾人大使」,被認為是戲劇的靈感之一。而在伊麗莎白時期,「黑色」一詞的意義超出物理膚色的指代,加入了廣義負面的暗示。
奧賽羅劇中,土耳其部隊進攻賽普勒斯,奧賽羅被元老院召見,下令奧賽羅指揮威尼斯部隊,對抗土耳其軍。奧賽羅抵達賽普勒斯,但風暴將土耳其艦隊摧毀,不戰而勝。在當今難民事件中,土耳其也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收容難民,讓難民借道前往歐洲,以及攻打伊斯蘭國。
《一位摩爾上尉》的故事被認為是提出「一些種族警示」,即異族通婚的風險。這主要指奧賽羅的妻子,一個出生高貴的歐洲女子。欽齊奧暗示:歐洲婦女嫁給壞脾氣的外邦人是不明智的。奧賽羅被描繪為「嘴唇厚」,指歐洲對於撒哈拉以南人的外貌印象。
對奧賽羅的評價,因時代而異。有人稱為「莎士比亞筆下最浪漫的主角」、「最富詩意的人」。也有認為奧賽羅十分「任性」,或稱「這摩爾人的本性是高貴的,但他所流的血卻十分易燃、一點就爆。」「奧賽羅」也多次拍為電影,如一九九五的《狂殺情焰》、二○○一年的《千方百計》。
德國導演克里根堡之所以把舞台設計成難民營,當然與德國收容最多難民有關,尤其跨年夜發生難民集體性侵事件。奧賽羅劇中的歷史、種族歧見,至今猶存。伊斯蘭教被視為「未羅馬化」,就是羅馬把他們蔑視為蠻族、異教徒,今天的伊斯蘭國等基本教義派對待「非我族類」,也是同樣的排外心理。
一月下旬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EF),難民及民粹成為眾所關切議題。德國、雅典對難民開大門,大量建置臨時住宅,包括閒置的廉價住宅、貨櫃屋,甚至帳篷。這應該也是克里根堡的「難民營舞台」的靈感來源。
難民兒童 學德文去上學
難民持續湧入,可能削弱德國總理梅克爾等中立派的立場,也使達沃斯論壇與會者憂心。梅克爾缺席,因她為了處理難民事務,不得不留在國內。
德國約百萬移民中,有三十二萬是學齡兒童。教育當局招募八千五百名教師,教難民兒童德文,以便他們及早上學,融入德國社會。
德國總統高克代表出席達沃斯論壇,不假辭色攻擊梅克爾的難民政策,說:「如果民主主義者不願討論難民人數限制的議題,那麼民粹主義者及排外者將會出聲。」現實裡的莎翁悲劇,是否難改悲劇本質?
舞台決定一切 德國導演的寫實空間
德國知名戲劇導演克里根堡一九六三年生於東德馬德堡,有舞台設計天賦,常為自己導的戲設計舞台,是集導演與舞台設計於一身的奇葩,曾獲選為最佳舞台設計師。
克里根堡曾表示「舞台空間決定一切」,他的戲很強調肢體表現力,要求挑起演員的玩興。這當然不是純粹的遊戲空間,而是給予演員演戲的衝動與原動力,使演出跟空間緊密結合。歌劇奧賽羅在舞台搭建「難民營」,是克里根堡融合時事的寫實空間。
里西奧大劇院的舞台,更是給了克里根堡發揮舞台設計天賦的「舞台」。它豐富的歷史和世界級的音響效果,讓里西奧大劇院成為巴塞隆納必看的景點。
里西奧大劇院一八四七年在修道院廢墟建立,屬於新巴洛克式建築,一九九四年毀於大火。重建工作由建築師瓦格納比羅擔任,最大挑戰是對舞台的設計。
歐洲歌劇院最引人稱奇之處,就是舞台設計,在每次更換舞台背景時,幕起幕落短短幾分鐘裡,一個不同的舞台就出現,關鍵就在於升降台,快速拉起原有的舞台背景,迅速降下新的。
瓦格納比羅開發了一個全新的升降台,完美協調的系統結合最新舞台設備,使舞台發揮最高靈活性。里西奧大劇院一九九九年重新開幕,將傳統裝飾風格和現代元素融合,氣勢恢宏,富麗堂皇,裝置設備齊全且現代化,提供歌劇、舞蹈、交響樂、合唱音樂會等各種演出。
里西奧大劇院一部分原先建築保留下來,包括蘭布拉大道的主牆面。劇院有兩千兩百九十二個座位,每個位置的視覺可以盡興欣賞,感受絕佳的音響效果,每年約有三百多場表演,表演的藝術家都極負盛名。
里西奧歌劇院建造目的,是促進巴塞隆納的音樂教育,名字Liceu 在當地加泰隆尼亞語言是學校的意思。加泰隆尼亞企圖脫離西班牙獨立,一旦實現,這個歐洲第二大歌劇院,「國籍」將不再是西班牙。
百萬難民要有家 德國建築業復興
去年一百萬難民湧入德國,安置是個大問題。許多難民臨時睡在體育館和帳篷,申請庇護獲准居留後,對基礎住宅的需求助長了德國建築業復蘇。
城市人口增加,推動房地產需求,本已為德國恢復經濟增添動力。創紀錄的低水平借貸成本和不斷上升的工資,都鼓勵德國人改變傳統的購屋觀念。
德國人認為房地產不同於一般商品,是基本人權,據此訂出抑制炒作房地產的嚴格稅法,甚至是刑法,以保障居住權。德國租屋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七,全國近半數家庭租屋,但對居住品質滿意度卻高達百分之九十三。
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人並非買不起房,柏林、漢堡等大城市裡,租屋比例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德國租屋市場的房屋品質非常好,房屋貸款利息不能抵稅,如果貸款買房,每個月房貸會比房租貴。
德國政府公告「指導租金」來管制房租,若房租漲幅超過指導租金五成,甚至是違反刑事罪。從政府的租稅法規到銀行貸款環境,都不鼓勵買房,以盡可能提供愈多人口可負擔的住宅為核心概念,使得德國人更樂於租屋。
瑞士和奧地利也是高租屋族國家,都有相當高的居住品質滿意度。歐洲國家重視租屋者權益保障,民眾不執著於買房,兼顧生活品質。
然而,由於銀行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德國人不買房的觀念最近出現變化。為難民興建住宅只是房地產興盛的因素之一。當然,難民是租屋,不太可能購置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