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律師李秉宏 眼盲心明永不妥協 阮愛惠 |2015.05.17 語音朗讀 24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視障律師李秉宏 眼盲心明永不妥協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四月十七日RCA案一審宣判。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RCA案律師團。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二○一三年《拒絕被遺忘的聲音》新書發表會。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四月二十八日國際工殤日遊行。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李秉宏的媽媽在醫療過程中羊水破裂,導至早產,緊急剖腹後生下他,造成李秉宏先天性失明,只有在明亮的陽光下,才能看到模糊的影像,大部分時間,他的眼前是一片黑暗的。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阮愛惠、工傷協會張榮隆 著名的工殤、土地汙染案件—「RCA事件」,今年四月分經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自救會勝訴,RCA、湯姆笙公司須賠償新台幣五億六千多萬元。雖然獲賠金額只達求償的五分之一,僅可稱為「部分勝訴」,但這樣的結果,至少已為這個纏訟十一年的案件帶來一線曙光。全案還有後續的進展值得社會密切關注,但被害人律師團成員之一、亦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盲人律師李秉宏說,這場他參與了多年的光榮戰役,已圓了他擔任訴訟律師的夢想,目前的心情是「既光榮、又悲痛;既佩服、又不捨!」 「RCA事件」是李秉宏執業後,承接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訴訟案。他任職於法律扶助基金會,因為視障,在剛開始當律師的前幾年,只能處理一些靜態的法律問題,例如寫法案、修法、會務推動及法律諮詢等,後來他發現沒有實際訴訟經驗,永遠只能原地踏步,於是立定心願,一定要走上法庭辦案。 法扶會的同事、擔任「RCA」訴訟案律師團的林永頌律師,問他要不要一起加入辦案?接手之後,李秉宏才知它是台灣司法史上罕見的大案子。「一開始當然是戒慎恐懼,另方面也覺得很光榮,我的第一次給了這麼重要的案子。但這個案子時間久遠、被害人眾多,而且其中有很多難以還原的事實,非常複雜。我加入這個律師團後,一直在想,到底能為它作些什麼?」他說。 在被害人身上 看見勇氣 李秉宏一開始對整個案子完全不了解,後來他盡量參與每一次的開庭、記者會、自救會會員大會等,透過多次在場,深入了解整個事件。「這個案件從起訴到宣判前後有十一年;法扶會接手到宣判共八年;我加入後到宣判,將近七年。過程牽涉複雜,曾換過法官,對方律師想盡辦法拖延…。」他說。 過程中,李秉宏有幾個深刻的感觸,「我從被害人身上,看到永不妥協的精神。因為他們都是罹患重症的病人,而且抗爭的時間拖很久,他們的身體是病痛的,但精神是了不起的。」 李秉宏記得一位出庭作證的被害人,是一位鼻咽癌的患者,他每次出庭的四個小時中,不但要忍受自己身體的痛楚,還要接受對方律師嚴厲的質問。「對方律師並不會因為他是病人就客氣三分,同樣問十分尖銳的問題。我發現這位被害人任何問題都努力回答,原來,他有一位很要好的同事,幾年前過世了,同事過世前勉勵他,日後若上了法庭,一定要把大家受害的故事講出來,抱著這樣的使命,他每次出庭,再苦再累,都要把該講的話講完,他的勇氣令我折服。」李秉宏說。 官司之所以能撐那麼多年,李秉宏認為,除了被害員工的堅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就是非營利組織。「有幾個關心勞工運動的非營利團體,支持被害人站出來發聲、抗爭;開會過程中,我也會聽到很多社會運動人士的意見,他們思考事情的方式,和我們律師很不一樣,這是很特別的經驗。」他說。 律師團內的律師們,來來去去,最後有十四位並肩作戰。律師和律師之間如何討論事情?如何分工合作?也是李秉宏在這次的辦案中很特別的學習經驗。「我真的感謝很多人。除了戰友,家人是我背後最重要的支柱。父母都很挺我,資深的同事、好朋友們,在我感到低落時一直陪我聊天,讓我能撐到最後。」他感念地說。 立定目標 為障礙者發聲 目前的工作未了,但李秉宏已訂出自己下個階段的工作目標。他去年曾到美國參訪一些身心障礙者的機構,發現自己的外文太差,所以希望未來幾年內,能把外文念得更好,並且結交外國障礙人士朋友,從他們身上去看、去想自己以前未知的事。 未來十年內,李秉宏打算更關注身心障礙相關的人權議題,而這也將是他一生最大的志業。他說:「台灣的人權觀念及基本人權政策,在全世界華人區是比較進步的,中國大陸十年內絕對比不上。我希望障礙者的人權,應該先在台灣推動並落實,並且把我們的經驗輸入中國大陸,去影響他們的身心障礙政策。未來我希望能成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繼續推動我的下一個人生大夢!」 受複製人問題啟發 走法律路 李秉宏的媽媽在醫療過程中羊水破裂,導至早產,緊急剖腹後生下他,造成李秉宏先天性失明,只有在明亮的陽光下,才能看到模糊的影像,大部分時間,他的眼前是一片黑暗的。 在啟明學校一路念到高中。小六開始離家住校後,李秉宏學會了打理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務,包括自己洗衣服、打掃環境,甚至自己坐火車回台中的家;從車票怎麼訂、從學校如何坐車到火車站、發車的月台在哪裡等,都是一點一滴問來的。 考大學時,一般的盲聾生第一志願都是特教系,但李秉宏的父親卻希望他念法律,因為經商時曾遇法律問題,父親覺得念法律可以保護自己。「但我很怕背書,不想背法條;結果還是考上當時的中興(現在台北大學)法律系。因為沒有勇氣重考,只好去念了!」他笑說。 後來教《刑法》的劉幸義教授,讓李秉宏定下心來認真念法律系。 那時「複製羊桃莉」的技術剛問世,有天老師在課堂上問他們:「如果出現了複製人的技術後,本尊殺了複製人,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 向來很愛思考的李秉宏覺得這個問題很有啟發性,一堂課改變了他對「法律」的看法。「原來法律很活,是為解決人的問題。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一條條文,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個案,而且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說。 腦袋開通之後,李秉宏對《民法》也有更寬闊的看法,「念法律,背條文很重要,但邏輯更重要。」於是他開始認真念法律,並且立志當律師。又讀了研究所後,第三次的國考,就取得律師的資格,至今,他仍是台灣唯一的盲人律師。 信仰 最好的伴侶 李秉宏的原生家庭信奉天主教,從小他雖對天主教的相關概念不陌生,但一點都不虔誠。「小時候去教會作禮拜時,因為我是過動兒,坐不住,又愛玩,滿腦子想的都是玩樂之事,去教堂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是:『彌撒已成,感謝天主』,因為代表自由了!」他笑說。 但宗教的因緣,早已播種在李秉宏的身上。當律師的第一年,因為加班頻繁,長時間工作之後,下班後的感覺很空虛。他說:「那時法扶員工還沒現在的多,同事的革命情感很深,但因為實在太累了,以致離職率很高。我好不容易和同事混熟了,像哥兒們、家人一般,他們就辭職了,我心裡很難過,加上那時我發現自己沒有實際的訴訟經驗,對自身充滿懷疑。有一天,同事帶我去參加他們教會的耶誕晚會,看到一場舞台劇,劇情雖已忘記,但我記得當下的那種感覺:我需要耶穌,我需要信仰!」 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李秉宏的信仰更堅固。大約是七年前,某天他在等紅綠燈時,一輛發財車撞上一輛摩托車,摩托車飛起來撞到他,當下把他撞暈,頭破血流昏迷過去,被送到加護病房。 因為耳朵一直流血,剛開始醫生判定他「病危」,並表示他隨時有可能「走掉」。「那時我什麼事都不能做,全身也不太能動,只好開始向上帝禱告。很奇妙,一禱告,馬上感受到一種無法從人身上得到的平安。照理說,我那時的身體是極不舒服的,可是我感到好平靜。不知為什麼,我就是覺得神一定會救我。」他說。 大約過了一星期,李秉宏就搬到普通病房;一個月後,就出院了,而且之後的復元也很快,如同未發生過車禍一樣。「因此,我更相信神是真正的存在,之後就更堅定信仰。雖然人會疲累、也會軟弱,但有了信仰,會得到很大的力量。」他說。 神 也是家人 李秉宏每天都會禱告,不一定是在何時或何地。「上廁所、吃飯、走路、坐車,甚至躺在床上,都很適合禱告,只要能安靜地想一些問題,就能跟神說話。『阿爸父神啊!現在我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您可以給我答案嗎?』之後再想啊想,主耶穌就會讓我明白一個我本來不太明白的道理。」李秉宏說。 他認為,神是無所不在的,我們做什麼祂都知道;人看不到之處,神一定都看得到,所以我們無處不可和祂對話。「相信真的有神的話,禱告不再是一個儀式,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和神對話。我們要跟神建立一種像家人的關係,不一定什麼樣的形式才叫親近神,這是我對我的信仰的看法。」 聖經裡面有一段話,至今李秉宏奉為圭臬:「……安息,才能重新得力。並且耶穌親自應許,來到祂面前的人,可以把一切重擔壓力交託給祂,享受祂所賜的安息。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 這段箴言陪伴李秉宏打「RCA」案的長期抗戰。「這個案件呈現了生命與人性的種種樣態。過程中,我對事情的判斷力增加了,信心也比以前強。以前我看待成敗很重;這件事之後,我能看懂生命中的悲喜和順逆,看得比較開了。」他說。 前一篇文章 文創教母陳郁秀 打造台灣品牌 文化無處不在 下一篇文章 導演柯一正 以戲劇傳達理念 用美學回饋社會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