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圖/法新社、路透
二月二十五日,伊斯蘭國(IS)上傳影片到網路,顯示在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的尼尼微博物館,好戰份子正摧毀有數千年歷史的雕像和雕塑品。摩蘇爾去年六月落入IS手中。
影片顯示,一群蓄鬍的男子推倒一個個雕像,並以大錘猛擊,用電鑽鑽毀,其中有些是西元前七世紀亞述帝國時代的古蹟。影片中一名男子說,摧毀這些雕像是因為它們倡導偶像崇拜,「先知命令我們清除這些雕像和遺跡,他的夥伴征服其他國家時,也做相同的事。」
人首翼牛像 受到破壞
武裝分子又到附近破壞一個考古遺址,文物古蹟無一倖免。亞述帝國時期用作裝飾、象徵健壯的人首翼牛像,是西元前九世紀的重要文物,也難逃厄運。
摩蘇爾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有一千八百多個古蹟遺址,武裝分子摧毀神殿,包括伊斯蘭聖地,消除他們眼中所謂的異教。摩蘇爾中央圖書館收藏八千份古代手抄本書籍也被燒毀,其中估計多達二千份珍貴手稿。
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及什葉派,IS屬於遜尼派,對他們而言,廣義的異教可能包括什葉派,更不用說庫德族信仰的亞茲迪教派,該教是一種混合多神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的古老而獨特的宗教。此外,二千年前,摩蘇爾就有基督徒,去年IS攻佔摩蘇爾,基督徒逃離,一名神父冒著生命危險,通過重重檢查哨,運出館藏十四至十九世紀逾千份手稿及文物。
外界分析,IS成員破壞的是無法搬走的文物,其餘都在黑市變賣賺取暴利。考古學家擔心,IS會繼續在其控制的地區破壞古蹟,包括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哈特拉(Hatra)古城。
聯合國開會 商討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保護伊拉克文物。考古專家表示,這批文物是獨特的無價之寶,不但屬於伊拉克,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三月二日,當IS正在破壞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國家博物館,時隔十二年,再次對一般民眾開放。二○○三年由於美軍入侵,推翻海珊政權,造成戰亂,國家博物館的文物約有一萬五千件遭掠奪,部份流到國外。
伊拉克政府得到國際社會協助,回收三分之一被掠奪文物,約四千三百件,經修復後再次展出。在開幕紀念儀式中,伊拉克總理阿巴迪譴責IS暴行,稱所有文物均有做記號,列冊存查,矢言與國際組織合作,阻止IS變賣文物,並追回這些稀世珍寶。
主管文物的伊拉克高官表示,就因為IS的野蠻行為,因此加快公開展示,表現不畏IS威脅文明的決心。國家博物館從二○○九年開始,只公開給政府相關人員,因為治安理由,對大眾的公開展示延到現在。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二六年,擁有近三十萬件文物,涵蓋美索不達米亞時期在內的七千年歷史,被視為全世界收藏最多古物的博物館之一。
巴米揚大佛 也遭炸毀
在二○○三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前數個月,包括美國文化政策理事會在內的文物專家,都請求美國和英國保護博物館,不受戰鬥及搶掠影響。雖然兩國未作出承諾,但美軍沒有轟炸博物館所在之處。
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古蹟與古文物總是遭到破壞。譬如秦朝末期,項羽攻進咸陽城,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清末北京的圓明園,一九○○年被八國聯軍焚燒。二戰末期,德國大肆轟炸倫敦,白金漢宮也挨炸,所幸損失並不慘重。
以宗教為名的破壞,IS並非第一個。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是兩尊巨大的立佛像,東大佛高三十七公尺,西大佛高五十五公尺,為世上最大的雕刻立佛像,約建成於五至六世紀,是希臘式佛教藝術的經典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巴米揚位於絲路上,是往來歐洲、波斯、中國和印度間的商隊途經之地,當地曾有數所佛教寺院,為一宗教、哲學、希臘式佛教藝術中心,二世紀至九世紀是佛教的重要地點。
九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入侵阿富汗,十二世紀征服全境,佛教開始遭到限制,寺院、佛像遭破壞,巴米揚大佛面部及雙手受損。
十六世紀,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建立蒙兀兒帝國(一五二六年─一八五八年),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曾試圖用炮火摧毀巴米揚大佛。二○○一年塔利班下達滅佛令,動用大炮、坦克、炸藥,大佛幾乎全毀。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國際社會正幫助重修大佛。
戰爭是古蹟、古文物的殺手,保護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發動戰爭。但從歷史來看,戰爭似乎從沒斷過
巴比倫空中花園 大門在柏林
美軍二○○三年入侵伊拉克前,西方國家稱伊拉克是未開化的國家,海珊獨裁政權必須推翻。
說伊拉克未開化,顯然是歷史的文盲。巴比倫空中花園、蘇美人楔形文字,都在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當巴格達成為世界繁華昌盛的城市時,整個歐洲還處於蠻荒狀態。
伊拉克全境遍布重要遺跡。除了已挖掘的地上遺址,有將近九成的文明遺址埋在地下,五分鐘的地毯式轟炸就會把五千年埋在底下數以萬計的文明遺址毀於一旦。
伊拉克一萬個重要遺址中,近千個位於重要的軍事設施附近。西元前一七五○年達到鼎盛的漢默拉比遺址,距離希拉(Hilla)化武廠只有約十公里。摩蘇爾一直被聯軍轟炸,因為這裏有導彈基地。亞述帝國的第三個都城尼尼微古城,四周是各種生物和化武工廠。蘇美都城烏爾城,則在核武製造廠附近。美國指控伊拉克總統海珊,故意把軍事基地建在古文明遺址旁邊,利用遺址保護。
伊拉克文物豐富,十九世紀已令西方列強垂涎欲滴,打著「文化考察」旗號巧取豪奪,大批運回本國,填滿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德國柏林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展廳。
兩河文明的文化,對人類的貢獻難以估量。稍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在它的促進下發展起來。希臘人從那裏學到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裏學到神學,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裏學到建築學,以此影響整個中世紀歐洲。
德國考古專家在巴比倫古城遺址,挖掘二十多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帶著數不盡的珍寶回到德國,包括價值連城的金獅子,這些金獅子是古代巴比倫中央大街的守護神。還有稀世珍寶是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巴比倫門」,被德國人拆卸下來,分成小塊運回歐洲,在柏林的一家博物館裏,復原供觀眾參觀。
伊拉克向德國索討,但迄今沒有如願。
聖經通天塔、伊甸園 在伊拉克?
二○一二年,伊拉克考古隊在南部發現一處古代神廟遺跡,約建於西元前一千年至一五三二年的巴比倫王朝中期。《聖經》中提到的伊甸園,據稱就在此處。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有許多未解之謎,傳說,空中花園的位置在巴比倫王國首都巴比倫城,位於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約九十公里處。但英國研究人員依據考古新發現認為,這個神秘花園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與傳說中的所在地相隔四百八十公里,時間是西元前七世紀早期。
西元前六八九年亞述帝國曾征服巴比倫王國,亞述首都尼尼微可能被當成「新巴比倫城」,尼尼微的城門命名為「巴比倫門」。
約於西元前五千至四千年,蘇美人開始在烏爾定居,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形成城市。有考古學家認為,烏爾城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西元前兩千三百年烏爾城達到全盛。
伊拉克南部的穆蓋伊爾,即是古代的烏爾城,遺址的金字塔有四千年歷史。城內尚保存若干座塔廟,外形如金字塔。最著名的是月神欣的塔廟,為西元前二十二世紀烏爾那穆王所建,屹立在二十五公尺高的台階上,據說是《聖經》中通天塔的原型。據《聖經》記載,希伯來人的始祖亞伯拉罕也是出生於烏爾城。
在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爭中,盟軍轟炸烏爾城遺址,留下四個大彈坑。
善於用牛作裝飾,是兩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蘇美人崇拜牛,神話史詩的英雄吉爾伽美什,就被比喻為一頭高尚的野牛。牛的形象在蘇美爾的美術品裡,正是英雄與膂力的象徵,最有名的即是人首翼牛像。
人首翼牛像是側面浮雕,牛有五條腿及翅膀,加上人頭側面像。可能和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有聯繫,透過腓尼基人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