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近年多次調查,美國人認為世界超級大國是中國,而不是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這種看法正在世界蔓延。但中國不流行這種觀點,因中國經濟成長建立在較低基礎上,財富要在龐大人口中分配,多數人仍然很窮。而中國正在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製造業有外移趨勢。
經濟力量還有其他衡量方式,如阻止世界經濟崩潰。德國受訪者大多認為,歐盟才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然而,國際正要求中國分擔更多「大國義務」。
今年,各國元首的專機在地球上空交叉飛行。歐巴馬去歐洲和沙烏地阿拉伯,試圖支持老盟友;第一夫人蜜雪兒帶女兒東行,向中國示好;習近平西行,接受歐洲的示好。歐巴馬面臨的挑戰,是增強大西洋兩岸日漸虛弱的團結。
但西方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是「不完全大國」(partial power),沒有為發揮國際領導者角色做好準備。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各國開始想知道中國的想法,希望中國「做點什麼」。
二○一一年,阿拉伯之春傳到利比亞,民眾拿著中文海報反格達費;埃及民眾也持中文海報,要求穆巴拉克下台。二○一二年,俄羅斯民眾反普亭遊行,海報用中文寫「(普亭)滾出去」。無論是否超級大國,就連現在的伊波拉疫情,大家都看著北京。中國該「做點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