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1
今年90歲的日本程式設計師若宮正子,58歲從銀行退休後才開始接觸電腦,靠著好奇心踏進數位世界。因體會長者使用3C的不便,她開發出高齡友善的APP,自創「Excel Art」藝術,登上TED與時尚媒體,激勵無數人,用一生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若宮正子相信:
「高齡者愈要學習科技,因為不只實用,更能帶來心靈慰藉與人際連結。」
2
欣寶智慧環境(股)公司創辦人曾婷婷,2014年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癌第3期,原以為生命將終止,但她選擇用旅行擁抱餘生。兩年後,她驚覺自己還活得好好的,錢卻快花光了,於是轉念創業,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即便她仍需定期回診,卻也能保持從容不迫心境。曾婷婷證明:
「當人生陷入痛苦,不如學會放過自己,勇敢活出喜歡的模樣。」
3
從偶像團體棒棒堂出道的阿緯(劉峻緯),在演藝路上歷經低潮後,勇敢轉戰餐飲創業。他憑誠意與堅持,爭取到港點品牌「點點心」的台灣代理權,從裝修、動線到管理全程親力親為。創業初期,他每天從早忙到深夜,撐過最艱難的半年。如今他領軍緯豆集團,擁有26間門市、800名員工、年營收破10億。劉峻緯說:
「敢夢、敢拚,一樣能實現不可能的夢想。」
4
張育豪原本在高雄日本料理店工作,疫情間返鄉台南老家養傷,意外重拾摺紙興趣。他以繽紛的日本和紙,親手摺出迷你紙鶴耳環,在農產市集擺攤時大受婆媽喜愛,甚至賣得比農產品還好。雖然收入未及一般上班族,但他持續創作、經營IG,甚至希望未來能開課教學。張育豪說:
「每對耳環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也代表著我走出人生低谷的起點。」
5
來自新竹縣尖石鄉的泰雅族女孩許王淑卉,因為哥哥的關係而踏上柔道之路,進而愛上這項運動,且一練就是18年。2023年,她國際賽連番落敗、一度陷入低潮,但在學姐連珍羚亞運奪金激勵下重新振作,靠著努力與信念,在2024年陸續奪下亞錦賽銅牌、香港柔道公開賽銀牌。王淑卉認為:
「不要著急,因為還沒開花的人只是在為燦爛的盛開做準備。」
6
擁有北一女、政大新聞系學歷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財經雜誌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毅然回家陪小孩。孩子長大後,她考量經濟因素選擇重新求職,雖因高齡遭遇投履歷被拒,但她沒有放棄,而是持續寫專欄、寫書,拓展新領域,最終落腳品學堂,擔任文化長一職。丘美珍坦言:
「人生實難,盡力就好,要相信會蛻變成更好的人。」
7
士林高商圖書館主任鍾允中推動「募書送愛心」計畫12年,號召學生整理舊電腦與童書,送往全台51所偏鄉小校,至今已捐出2萬多冊紙本書、700多台電腦與平板。他還帶學生組成義工隊,到偏鄉建置電腦與網路,舉辦行動教室,教學相長。即使資源有限,他依然克服距離限制,讓閱讀也能無遠弗屆。鍾允中認為:
「只要願意學習,不敢說一定成功,至少減少失敗。」
8
江秉穎醫師原任台北榮總副執行長,為實現「讓每個人都能睡好」的信念,他選擇離開行政體系,投入當時在台灣仍屬冷門的睡眠醫學領域。2005年赴美深造後,他創辦思惟睡眠科技,推動政策、制度與教育並進,不僅編寫全球第一本睡眠科技教科書,更成為歐盟與美國睡眠醫學會雙認證的專科醫師。江秉穎相信:
「『睡好』不只是夢想,而是真實可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