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古洪荒時期,人類面對各種浩劫,如天災、頑疾或連年飢荒、旱澇,無知使人無助,進而恐慌,信仰由此開端。敬天畏神,祭拜天地、星宿,現今全球各地的巨石遺址,更是萬靈信仰的崇拜。在當時,巫醫既治病也是心靈撫慰者,往往地位崇高。
二十一世紀仍有巫醫,扮演類似角色,卻可能「敗事有餘」。獅子山是伊波拉病毒重災區之一,學者追查發現,源頭是一名女巫醫,她聲稱擁有神奇力量,可醫治伊波拉,大批幾內亞病人湧至獅子山求醫,女巫醫最終受患者感染而死。十四名婦女出席她的葬禮後,也受感染死去。專家指女巫醫是「超級帶菌者」,疫情由她一人開始傳遍獅子山。
無形的恐懼 遠勝病毒
為防止疫情擴散,賴比瑞亞嚴禁接觸病者屍體,須等待官方醫療人員回收,但很多人害怕屍體放在家中會傳染,紛紛將親人遺體丟到街上。滿街遺體,簡直像人間煉獄。
賴比瑞亞擔憂「棄屍潮」,但也沒有足夠人力、預算,雖然強制火化遺體,但有家屬堅持採傳統方法下葬,雙方激烈衝突,逼得軍方不得不出面控制。
無形的恐懼,遠比有形的病毒更難防範。別說西非,文明程度高的西歐民眾也恐慌。科學家表示,西非以外地區不可能引發大規模疫情,搭地鐵時,就算鄰座是患者也不必擔心,「只要他別吐在你身上」。
西非人民嚴重恐慌、對當局缺乏信任,是造成疫情嚴重的原因。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政府努力遏制疫情,但資源有限、衛生系統崩潰、缺乏應對該疾病的經驗,無法獲得民眾信任。
獅子山為遏止疫情蔓延,鎖國三天,街上只見警車與救護車,宛若空城。義工到住家進行衛教,隔離感染者,運走死者。但一個負責安葬死者的葬儀隊,在首都自由市附近遇襲。
缺病床 幾度送醫被阻
幾內亞情況更嚴重。一個由官員和記者組成的團隊前往一處偏遠村莊,試圖澄清「伊波拉病毒大面積爆發」的謠言,結果遭大量憤怒的民眾攻擊,幾名官員設法逃出來,八人遇害。
「他們希望民眾理性對待伊波拉病毒,人們卻敵視他們,向他們投擲石塊,」一名無國界醫師說,民眾指責他們是來傳播疾病的。這種情形在幾內亞常見,驚慌失措的民眾指責工作人員及官員傳播病毒,拿著匕首、石頭及砍刀威脅他們。
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剛從數十年的內戰走出來,民眾對當局缺乏信任,加上貧窮與不良的衛生系統、醫護人員缺乏充足的防護設備或手套,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嚴重缺少治療中心,很多患者在家中慢慢死去,並傳染給家人、鄰居,使疫區不斷擴展。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透露,賴比瑞亞只有一成八的病人在醫院、收容中心接受治療。除非這個比率達到七成,否則伊波拉病例將持續攀升。
該中心預測的最糟糕情況是,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在明年一月二十日前可能會出現一百四十萬感染病例,高於兩國總人口(一○三○萬)的一成。
蒙羅維亞一名病患幾度送醫,都因缺少床位而被擋,最終死在家中,家人無助看著他手臂狂舞、口吐鮮血的慘狀。政府通常只能收屍,這使人更加憤怒。他的兒子說,「如果政府不能應付,就讓國際社會來處理。」
但美國等國際支援建造的治療中心,緩不濟急,數量也不足。而很多國際救援人員害怕被感染,不願進入疫區工作。
衛生人員說不要清洗死者身體以免感染,反而助長民眾疑心,因為這在傳統社區是個重要的送終儀式。
西方陰謀? 沒伊波拉
不僅一般民眾,賴比瑞亞一些政治人士也懷疑疾病肆虐程度,甚至指責政府為了獲得國際捐贈而誇大疫情。賴比瑞亞一處隔離中心被揮舞棍棒的年輕人襲擊,他們破門而入,大肆搶劫。一面揮舞棍子,一面口出侮辱總統,還高喊「沒有伊波拉這回事」。
疫情爆發以來,一個和病毒同樣可怕的問題始終存在,即伊波拉是「西方陰謀」的謠言。疫區人們異想天開,說伊波拉病毒是西方發明來害非洲人的,或說伊波拉是騙局。
蒙羅維亞一個年輕人說:「我們要政府別設置隔離中心,他們不聽。」他說:「伊波拉是啥玩意,我們根本不信。」醫院有些病患被家人強行帶走。
鄰國獅子山流傳同樣的謠言,政府要病人遵守隔離規定,困難重重。有疑似伊波拉病患從隔離中心逃逸,在第三大城凱內馬更有數千人企圖衝入醫院,揚言火燒醫院,放走病人。
事件起於一名護士在市場買菜說,伊波拉是晃子,其實醫院裡是在「舉行吃人儀式」。獅子山最嚴重的疫區部署一千五百名軍警以防意外,但面對民眾的疑忌和傳統社區居民的恐懼,軍警無能為力。
在西非這些教育程度落後的國家,面對強大致命疫情,人們的無知與原始的恐慌心理一如洪荒時代。從女巫醫到不信任政府,從無知到傳播、擴大謠言;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治療伊波拉得先治療心理健康。這種矛盾並不罕見,譬如全球暖化也有人不相信,認為是騙局。
諾貝爾和平獎桂冠 無助解除疫情
二○一一年諾貝爾和平獎,由賴比瑞亞總統(非洲首位民選女總統)愛倫瑟利夫等三人共享。
賴比瑞亞經歷兩次內戰,造成二十萬人喪生,全國三百萬人口半數流離失所。瑟利夫採取和平策略,透過參選,挑戰軍閥,以愛與祈禱感化。
但伊波拉疫情讓賴比瑞亞政府手足無措,瑟利夫雖有和平獎桂冠,但她主政方式早已引發批評,應對伊波拉疫情的做法,譬如隔離措施,更引起政治危機,反對派蠢蠢欲動。
「我們正遭受煎熬!沒有食物,媽媽,沒有吃的。求求你了,媽媽!」瑟利夫探訪時,民眾朝她大喊,他們稱她媽媽,因她本來極受愛戴。但全副武裝的警衛圍在她的周圍,一些警衛戴著外科手套。
「我們要出去!」隔離區其他人懇求道。「我們要自由,媽媽,求你了。」
外國專家及她的衛生官員都建議不要隔離,擔心引起對抗。但瑟利夫站在軍隊一邊,軍隊強烈支持隔離。「讓警察和軍隊負責隔離,沒什麼事比這更糟了,」剛果醫生穆延貝博士說,「你必須讓隔離區裡的人覺得,他們正在獲得幫助,而不是遭到壓制。」
「隔離會加劇伊波拉的蔓延,」穆延貝博士說,他是剛果的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主任。「隔離區擁擠,伊波拉病毒很容易傳播。」
民眾試圖衝破隔離區,一次在和士兵發生的衝突中,十五歲男孩遭射殺。瑟利夫前往探視,對他的家人表達歉意,並向那些要求幫助的人投以同情目光,但沒說太多話。
在她身後,一個男子掏出鈔票,拋給聲音最響亮的抗議者。總統離開時,警衛把自己用過的外科手套扔在路上。隔離區三十一歲的塞麗娜事後說,「他們對待我們,就好像我們是奴隸一樣。」
新疫苗「先用再說」 引發倫理質疑
眼見伊波拉病毒擴散,世界衛生組織九月底宣布,決心在數月內推出疫苗,免去若干例行性測試,因為西非「根本沒時間等待」,但引發倫理質疑。
任何新藥在實地使用前,需數年來證實安全及有效性。各國多家大藥廠已展開伊波拉疫苗的人體試驗,問題是未經證明的疫苗要為每人施打,或僅限某些人?是否應先給醫療工作人員?人們如何知道疫苗是否奏效?
八月中旬,加拿大公共衛生署表示,將提供自製伊波拉實驗疫苖給西非國家。加拿大醫學專家泰勒指出,實驗疫苖還不知每人注射的劑量應是多少,目前的注射劑量,是根據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推算出來。
一九九五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危機總動員》(Outbreak)由達斯汀霍夫曼、摩根費里曼主演,講述來自非洲剛果的致命性病毒在美國一個小鎮爆發,引起大量平民死亡的故事。最後,從一隻來自剛果的「病毒宿主」白面僧帽猴身上,調配出解藥,解救小鎮居民。
電影不能當真,但當危急萬分,未經人體臨床實驗的疫苗,是否能先治療再說?一九七六年曾協助發現伊波拉病毒的醫師皮歐特說:「我認為該展開試驗,一方面是讓這些目前無藥可醫的患者可以試試看,另一方面是若真的疫苗有用,至少下次再爆發疫情時,不會毫無準備。」
應世衛組織要求,加拿大已將十劑疫苖送至日內瓦醫院。世衛組織表示,在應付此一大規模疫情時,使用未經臨床實驗的疫苖是合乎道德的。世衛組織的決定是慌了手腳?還是不得不把一些瀕死邊緣的人當「臨床實驗對象」,犧牲少數以便拯救多數?
這確實是良心的掙扎。在西非伊波拉病毒肆虐地區,當世衛組織人員、無國界醫師看著人們無助、恐慌的神情,看著被丟棄在街頭的死者屍體,他們必須做下艱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