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空氣、土壤… 怎麼活下去?

戴定國 |2014.04.27
1046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中國農村環境惡化有兩個禍源,一是汙染工業遠離城市,向偏遠地方擴張,另一是大量使用化學肥料。美國專家夏皮羅在《中國的環境挑戰》一書說,汙染只能部分轉移,無法完全隔絕。

工廠轉移到農村,是因城市過度擁擠,更要改善空氣汙染;同時,城市地價節節高漲,企業需要更廉價的土地;農村官員希望推動經濟成長,樂於幫助企業取得土地。

這種情形不是今天的中國所獨有。北京霧霾嚴重,但兩百年前工業革命,倫敦同樣霧霾駭人。二次大戰後,各國加緊工業化、商業化、城鎮化,絕大多數人湧向大都市,城市人口暴增,工廠外遷到人口稀少的農村等偏遠地方,結果就是把汙染擴散出去。

過度使用化肥也給中國耕地帶來壓力。環境保護部說,中國使用的化肥只有三成五被農作物有效吸收,剩下的六成五被排走,嚴重汙染了耕地。流走的氮肥汙染水源,導致土壤酸化,水土流失以及農作物產量降低。氮肥是中國使用最廣泛的化肥之一。

從兩千年至二○一一年,在中國對米等主食爆炸性需求的推動下,化肥使用量增加了三成八,增幅遠超過總灌溉面積約一成五的成長。

政府清楚農村地區汙染帶來的威脅,環境保護部承諾治理重金屬汙染。國土資源部也宣布,將對全國土壤進行採樣,繪制全國汙染水平地圖。國務院審議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內容包括加大對汙染者的處罰,並要求加強監管化肥。

國務院宣布明年將建立全面監測土壤汙染系統,推廣治理修復的試點項目。消除耕地中的重金屬是個複雜過程,修復技術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幾十年時間,在這期間農田不能種植作物。

不到全球一成的可耕地,要養活全世界兩成的人口,這是一個嚴酷的前景。一家化學公司的負責人說,農民和企業之間一直存在衝突,「我完全能體會當地人的心情,我自己也是農民的兒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