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閱讀風潮 重視「體驗」勝於「擁有」

杜晴惠 |2014.03.30
1711觀看次
字級

文/杜晴惠

文天祥《正氣歌》有言:「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古人雖已遠去,然模範事蹟永留人間。在風涼的屋簷下翻閱古聖賢書,前哲的道義風範,如在眼前……喜愛閱讀的人每每讀到此詩,書頁的紙墨香氣撲鼻,大有超越時空與古人同行的喜悅之感。

然而,曾幾何時數位科技進化,卻逐漸挑戰著傳統閱讀人的世界。一開始,連扮演內容提供者角色的出版社,對於數位出版,大多抱持抗拒與懷疑的態度。二○一三年以「udn讀書吧」網站及系列服務入圍經濟部數位內容產品獎,也曾榮獲第三屆「數位出版金鼎獎年度公司」大獎的「聯合線上」,公司成立多年來,雖在數位閱讀領域屢屢獲獎,卻也親身經歷了這段與出版業者從無法溝通到合作的小歷史。

著眼閱讀而非數位

「二○○五年我們開始涉足電子書市場,出版社的接受度並不高,同一本書可以談到七次,還是談不下來,必須持續不斷溝通、辦研討會,傳播數位閱讀概念。經過八年的努力,整個市場在改變,出版社從讀者接收到需求的訊息,開始主動連繫。」聯合線上數位出版部經理陳芝宇說,這幾年有許多電子廠商進場,卻又陸續退場,理由都是收益少、成長過慢。因此,「如果沒有『喜愛閱讀』作為前提,還是會撐不下去」。

加拿大知名的哲學家及教育家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曾經將各種媒介作分類,紙本閱讀屬於「冷媒體」,在靜止的空間裡,眼前只有文字,人們必須依靠大腦的運作來產生想像或接收;電視則是「熱媒體」,觀眾只需要單純接受;至於數位閱讀,雖載體表現方式與紙本不同,卻無法歸納在與電視相同的「熱媒體」之列。

在聯合線上專責技術研發的顧問周暐達說:「紙本閱讀和數位閱讀是兩種不同的閱讀體驗,其實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他說,「閱讀體驗」正在慢慢取代「閱讀擁有」。以音樂的發展來說,過去人們購買唱片、CD,來表示自己擁有音樂作品,現在,聽眾已經習慣在音樂網站付費點歌。他認為,談到數位閱讀,應該把重點放在「閱讀」上,而非「數位」,紙本書與電子書是同步進行的,「就好像有了金庸小說,也能有金庸電影、金庸線上遊戲,這是一樣的」。

目前數位閱讀發展也確實如他所說,另一家從一九九四年就成立「電子書工作室」、多年來在數位閱讀領域努力耕耘的遠流出版公司說,最近最熱門的電子書產品,當屬《自由之心》、《KANO》漫畫和現任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的武俠新作《王道劍》。其中《自由之心》和《KANO》這兩部作品隨著電影上映,口碑流傳速度快、曝光率也高,在分眾的社會裡,出版社因應時代的變化,開發出不同的載體,同時間滿足閱讀習慣並不相同的讀者。

中美市場急速增長

事實上若放眼國際,以電子書產業發達的美國為例,二○○九年電子書銷售額占圖書銷售總額僅僅百分之三,二○一二年已成長到百分之二十二點五五。中國大陸的數字則根據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二○一三年發表的報告,二○一二年中國數位出版營業收入達人民幣一千九百三十五點五億元,比率首次超過百分之十,北京一家磨鐵數盟信息技術公司的電子書出版總裁畢建偉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就表示,該公司在二○一一年進入電子書市場,當年收入就達人民幣一千四百萬元,其中利潤有五百萬元左右,此後每年均持續成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