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張曼娟 自在做個溫柔氣派的大人《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

杜晴惠 |2020.05.03
7146觀看次
字級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 在國內文學圈,作家張曼娟一直都是「做自己」。圖/張曼娟提供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 在國內文學圈,作家張曼娟一直都是「做自己」。圖/天下文化提供

採訪撰文/杜晴惠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

在國內文學圈,作家張曼娟一直都是「做自己」。

三十多年前第一本小說著作《海水正藍》出版後,創下暢銷佳績,洛陽紙貴,各個出版社無不爭相邀約,一家純文學專業出版社找上門,告訴她,不管書賣得有多好,沒有在那出版,就進不了文學史,成不了真正的作家。這番話沒讓她心慌地馬上點頭答應,反倒引發了她的思考,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由誰來定義?自己又是為何寫作?為誰寫作呢?

談起過往回憶,問她當時作品被畫分為非經典、通俗,為何仍不慍不火,以正向角度看待,而且勇於向那家出版社說「不」?甚至當時在接受某次專訪時說:「如果這個『大眾』能夠長久,它能超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於四十年,就有可能會超過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它就變成經典。」

張曼娟笑著說:「我不敢說自己堅不可摧,但我不會因為別人的肯定或否定而懷疑自己,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剛出版的這本《以我之名》書中,我寫道,也許有些藝術家是以創作被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為使命,我卻只想當一名工匠,為大眾製作好用的食器,不管是老人或小孩,捧著我做的碗,會覺得吃起飯來特別香。好用順手、與人們的生活產生連結,這是我對自己的期待。」

至於作品能否成為文學經典,也並非由寫作者和當時代的人來決定,「未來的世界變動未可知,想想閱讀經典時,為什麼李白和蘇東坡的作品會打動我們,並非有著相同經歷,一樣被貶官,而是我們也曾經遭遇生命裡的挫折,看著這些名家的文字,或許一兩句話,就感覺人被救贖了。」她說。

中年修練老年快樂

進入網路社群時代,作家開設粉絲專頁,張曼娟貼出《以我之名》中的一篇〈接住正在墜落的人〉,文中寫道:「接住父母比接住兒女更加不易,因為,孩子受傷是我們造成的,我們受傷卻是父母造成的。曾經主宰過我們命運的父母,已經成為被命運主宰的老人了。如果我們將自己人生中的失意與挫折全數怪罪他們,那麼,我們與不斷抱怨的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這段文字打動了她的讀者,有人敞開心,描述自己從小如何被父母忽略,卻在父母老年時,決定溫柔地「接住」他們,張曼娟也在粉絲專頁親自回應,其他讀者加入討論,網路空間瞬間充滿溫暖與愛。

這本《以我之名》是繼二○一八年出版《我輩中人》後第二本中年書寫。第一本觸碰到每個中年人都會面臨的父母照護問題,闡述照顧者的生活如何因此受到影響,因為這本書,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回應,也讓她更深入的思考,她發現人遇到任何困境,唯一的本錢就是自己,如果能認清自身的獨特與價值,就更有能量去承擔,而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的。

這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成為自己的旅程」,回顧慘淡求學過程,如何為了避考大學就讀五專,卻意外發現桃花源,閱讀培育了她,也讓她確定研究經典的心志,逐漸成長為現在的自己。行走江湖多年,她發現社會對女性的低期待,身為女人又該如何定義自己?

第二部「照顧者的初衷」,描述照顧者內心的曲折,張曼娟說,在台灣的家庭裡,照顧者其實是有階級之分的,太多家庭會將照護的責任丟給地位最低的家人,認為最沒有用的人就該做這件事。或是沒跟父母同住的孩子,偶一回家卻最能博取父母的歡心,讓整日陪伴的家人在情感上無法承受。

第三部「輕安自在做大人」,探討大人學,她認為,所謂大人的「雋永」,是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不追隨流行,有一種「氣派」是欣賞他人的成就與收穫,不必覺得不安或嫉妒,不在汲汲營營。她說:「有些人年紀愈大,愈討人厭,如孔子所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個『得』不一定是錢財,有可能是得到別人的關心與注意,得到別人的尊敬,當你一直不停想從別人身上索取,人就會看起來很貪婪,要避免這個狀況,從中年開始修練,否則就會變成一個不快樂的老人。」

儒家的人際關係學

當社會充斥著情緒勒索的探討,認為儒家鼓勵愚孝,長年研究經典的張曼娟卻提出「做自己」新解——成為一個氣派又溫柔的大人,也多了一分慈悲與承擔。最後,她說,愚孝是一種誤解,《論語》探討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本最佳EQ管理經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不正是人際關係的準則嗎?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個君子從義或利來作為判斷,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判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