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魅力 歐美同聲稱讚 一襲神職長袍 推動美伊破冰

戴定國 |2013.10.06
1032觀看次
字級

這很像電影情節,劇情到最後峰迴路轉。

伊朗總統羅哈尼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未與歐巴馬「不期而遇」。九月二十七日他離開紐約,搭車前往機場,準備返國,途中接到歐巴馬從白宮打來的電話,談了十五分鐘。這是一九七九年斷交以來,兩國總統首度講話。三十四年的冰冷關係,這時開始解凍。

雙方關係出現暖化跡象,是羅哈尼六月當選後。羅哈尼到紐約,更帶來地震式轉變,他擺脫歷屆總統的反美語調,說美國與伊朗都是「偉大的國家」,希望兩國政府阻止緊張升高。

伊朗就是古時的波斯帝國,一九三五年後才把國名從波斯改為伊朗。

對此,各國同聲稱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羅哈尼給我的印象是,他願意與國際社會充分合作。」法國外長費比亞斯說:「伊朗的態度已經出現非常大的轉變,這是正面的發展。」

而歐、羅直接通話前一天,雙方已熱身,美國國務卿柯瑞與伊朗外長查瑞夫在紐約舉行罕見的會談。

經濟制裁 伊人叫苦

關係解凍絕非突如其來。羅哈尼上台後,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認知這需要盡快解除西方的封鎖;而美國也愈來愈意識到,伊朗在解決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問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羅哈尼一襲神職長袍,在紐約一周,旋風般的演講、發推特、電視訪問,把自己變為推銷好手,無非是希望早日結束伊朗的孤立。伊朗因核計畫遭經濟制裁,民眾苦不堪言。

元首通電話的消息,立即在伊朗引起迴響,首都德黑蘭商家充滿歡欣,開麵包店的穆罕默迪說:「我們受到制裁的傷害,物價飛漲,什麼也買不到。」

青年艾托瑞說:「什麼事都可透過友誼解決,戰爭、制裁和衝突從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一個退休者感嘆:「經過這麼多年,我們終於不再自我虐待了。」

羅哈尼 返國被丟鞋

許多伊朗人認為,羅哈尼推動了競選時的「希望」口號,他與從前強硬、保守的總統不同。穆罕默迪說:「有了羅哈尼,我們就有了改善的希望。」

學者巴希里發表文章稱,可以想見,勢必面臨伊朗國內保守派與以色列強力反對。他說:「許多國家,尤其是錫安政權認為,美伊關係正常化必將危害它們的利益,將設法阻撓。」

果然,以色列官員在聯合國大會就表示,「羅哈尼今天來到這裡,是為了欺騙全世界;不幸的是,許多人樂意上當。」

伊朗人對西方充滿疑慮和不信任。一個婦女說:「我問候所有美國人,但你們的行為實在不對,你們的政策就是戰爭和威懾,不要這樣限制和制裁我們。」

而羅哈尼返國時,約六十個保守強硬派到機場「迎接」,高舉「美國去死」和「以色列去死」標語,還有人朝羅哈尼的車隊丟鞋。

羅哈尼和歐巴馬都面對國內壓力。歐巴馬突如其來的舉動,立即引起國會憂慮,要求他澄清伊朗政策是否生變,擔心操之過急。

美伊都由不同管道透露,兩國總統並未正式會晤。羅、歐也擔心過快推動兩國關係,可能欲速則不達。雙方極為謹慎。表面熱絡下,和解之路不輕鬆。

羅哈尼強調核設施的民生用途,發展的決心不變。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他統治下的伊朗,也有強烈不信任感。核能的軍事、民用只在一線之間,誰能保證伊朗不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破冰 是情緒性議題

外交關係的走向,離不開核心利益這一主線。對伊朗來說,發展核能是維護主權的重要手段,無論強硬派或溫和派當政都不會改變;對美國而言,維護以色列安全、防止伊朗獲得核子武器,也是不變的目標。

分析家說,兩國若要全面和解,需要兩位元首說服國內政界,雙方的強硬派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羅哈尼須小心維持平衡。與美國關係是一項具情緒性議題,充滿直接而個人的歷史記憶。」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齊說,恢復正常關係需要的不只是「一通電話、一場會議或協商」。這番話,似乎是希望平息伊朗強硬派對與美關係解凍的反彈聲。

美國學者羅爾斯則表示,「羅哈尼必須證明:這不僅僅是一場魅力攻勢,他說的話是真心實意的,如果得到回應,他就會準備好進行接觸。」

此次破冰,不過是在堅硬冰層打開小缺口,但只要形成冰層的根本沒有改變,美伊若想融化堅冰,還有待更多努力。



美伊兩國破冰紀要





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大學生闖入美國大使館,挾持52名外交官員逾一年,兩國斷交。34年來關係冰冷。

2013年

8月開始羅哈尼上任,與歐巴馬通信,得到積極回應。

9月15日歐巴馬接受採訪,證實與羅哈尼通信。

9月18日羅哈尼接受美國媒體專訪,表示不會發展核武。

9月19日★白宮表示,可以與伊朗直接對話,前提是伊朗放棄核武。

★羅哈尼投書華盛頓郵報,說各國應謀求雙贏,而不是用蠻力。

9月24日★歐巴馬在聯大演講:看到兩國有機會改善關係。

★羅哈尼在聯大發言:伊朗尋求建設性接觸,不願激化兩國緊張。

9月27日歐巴馬在白宮宣布,他與羅哈尼直接打電話,羅哈尼也用推特宣布消息。兩國34年來首次接觸。

9月28日★羅哈尼返抵國門,有人歡迎,有人丟鞋子。

★伊朗裔美國人在白宮外,抗議美伊總統對話。



微笑的新總統 不一樣的伊朗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展開反恐戰爭,二○○二年布希提出「邪惡軸心國家」一詞,指責伊朗、伊拉克和北韓是支援恐怖主義的政權,危害世界和平。

台灣一位留英博士生去年撰文表示,他到伊朗學習波斯語時,曾幾次被當地人問:「你在伊朗待了一陣子,有看到什麼恐怖主義嗎?」

恐怖主義、邪惡軸心這樣的形容,對伊朗政府、人民都造成莫大困擾。

伊朗雖由宗教人士掌政,卻不是伊斯蘭國家,並非所有人都是穆斯林。伊朗人拿手機、愛看蝙蝠俠與○○七電影,韓國連續劇大長今在伊朗同樣創下高收視率。這樣的「生活景象」卻被「恐怖形象」遮掩。

羅哈尼曾留學蘇格蘭,擔任過首席核子談判代表,與西方國家長期接觸。這次他出席聯合國大會,有條不紊的演說,從容不迫的肢體動作,扭轉了伊朗的國際形象,法新社形容他:「一個微笑,一周寫下歷史」。

紐約時報樂觀寫道:「很難不感染這股愉快興奮之情,尤其是,對手似乎既理性又討人喜歡。」

但在外人眼中,羅哈尼似乎充滿矛盾。他身神職人員的服裝,卻配了一雙高檔正裝皮鞋。與他的宗教頭銜相比,他更喜歡被稱為羅哈尼博士,因為他有法學博士學位。

德黑蘭一個與羅哈尼熟識的學者表示,「羅哈尼絕非傳統的什葉派神職人員,他是溫和派,但不願別人說他西化或自由派,因為這是咒罵。」伊斯蘭教分為什葉派、遜尼派,彼此也不甚合。



西方世界觀 羅哈尼:無法接受



歐巴馬剛在白宮宣布他與羅哈尼通電話,羅哈尼馬上就在推特發出貼文。

這些連串推文說:「羅哈尼與歐巴馬表達意願,希望快速解決核子問題。羅哈尼告訴歐巴馬:我對閣下的熱誠接待和打電話致謝。祝今天愉快。歐巴馬對羅哈尼說:謝謝,再見(khodahafez,波斯文)。」

這些推文迅速傳遍世界,使許多觀察家驚愕,意識到這是在締造歷史。連推特執行長科斯托洛都說:「看到羅哈尼的推文,覺得像在目睹地緣政治景觀出現地層變動,把人都看傻了。」

儘管羅哈尼跟得上時代腳步,但伊朗仍禁止一般民眾使用社交網站。過去三十多年來,伊朗的基本政策充滿仇美意味,禁用社交媒體也是避免西方傳播的「毒素」。

羅哈尼擁有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能說流利的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及阿拉伯語,國際談判時完全不用翻譯。他曾任伊朗首席核子談判代表,對於西方國家頗為瞭解。

不容樂觀的是,美伊不只有政治及意識形態的差異,對世界的看法也迥異。羅哈尼在聯大演說時表明,伊朗無法接受西方的世界觀,也就是「只有他們是文明的」,他認為這樣的主觀,導致國際關係幾乎只是在貫徹美國意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